前言
1994年,一部耗时5年才制作完成的电视剧,在大众的期待中开播了,且首播就拿下了全国46.7%的收视率。
这部开局就风头强劲的电视剧,在如今的短视频时代也很受欢迎,剧中的经典人物与台词,成为了不少短视频制作者的素材。
可能已经有人猜出来,这是哪部电视剧了。
没错,就是由王扶林担任总导演,获得了飞天、金鹰等多个业内奖项的1994版《三国演义》。
而这部剧之所以能取得斐然成绩,除去有演员用心演绎这一因素之外,也跟王扶林导演在选角上的坚持有关。
他不会惯着某位耍大牌不愿试戏的李姓演员,也不会看低被人给投诉到了中央电视台的唐国强,为选出跟每一位三国人物都更契合的演员,做出了种种的努力。
一、从《红楼梦》到《三国演义》
出生于1931年,当下已经94岁的王扶林,可以说是将古典名著搬进了中国电视史的一位导演。
早先他是广播剧演员,到了1954年才跨行当了导演。
别看是半路出家,王扶林的执导能力可不弱,中国正式播出的头一部电视剧《党救活了他》,就是他的处女作。
1981年,经过了多年导演生涯的锤炼,王扶林有了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拍成电视剧的想法。
他的想法得到了央视以及红学界的支持的,为此还召开了专题会议,在剧本改编这方面花费了大量心思。
不仅如此,剧组成立后还通过全国海选、举办学习班等方式,认真地选出了符合角色要求的演员。
就这样,花费了大量时间准备前期工作的《红楼梦》,总算是在1984年9月正式开机了,并历经三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拍摄。
但这番辛苦没有白费,令1987版《红楼梦》成为了中国电视史上很难超越的一个经典。
里面的演员如同角色化身一样,能够令看过的人念念不忘。
与此同时,作为导演的王扶林不仅在业内名气大涨,还再度获得了拍摄一部古典文学名著的机会。
而这一次要拍的,就是1994版的《三国演义》了。
二、改编不易选角更难
在改编并拍摄《三国演义》这件事情上,1989年7月被央视任命为总导演的王扶林,可谓是身负重压。
毕竟有1987版《红楼梦》珠玉在前,万一没有把三国给拍好,那就是在打自己的脸了。
所以光是在剧本的创作上,包括王扶林在内的诸多工作人员就进行了数次易稿,直到1991年12月才定稿了红皮书,比剧组正式开拍的时间还晚了9个月。
但就是在这种一边拍摄,一边修改剧本的情况下,才有了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各种经典的场面与台词。
当然,剧中诸多经典的场面的呈现,不止有导演、编剧等人的功劳,还离不开演员们精湛地演技。
而说到《三国演义》的演员,导演组在挑选时也花费了很大的功夫,不知道跑了多少趟北影、八一厂、青艺等单位,还大量选看各地演员的资料。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让王扶林导演不愿意妥协的事情。
其中一件跟“曹操”的选角有关,作为《三国演义》中一个具备了复杂性的枭雄,导演组花了很长时间想找一位演技好,形象也契合的演员。
为此导演组设置了严格的试戏环节,不管想获得“曹操”这个角色的演员之前有多大的名气,都要先试一遍。
然而,在其他演员都很配合的时候,有一位李姓演员却耍起了大牌,面对王扶林导演的试戏邀请,来了一句让试戏就不演。
看到李姓演员对待演员工作不够认真负责,还一副很狂妄的样子,王扶林导演也没选择惯着,直接将原本很看好的他给移出了备选名单。
但没有了李姓演员,一时之间王扶林导演也不知道该找谁来试戏,看能不能挑起”曹操“这个角色的大梁。
正在有些失落的时候,剧组里有人跟王扶林提了鲍国安的名字。
由于鲍国安曾在1983版《水浒》中演过“宋江”,所以王扶林对他还是有一些印象的。
只是仅凭这份印象,不足以定下鲍国安来演绎“曹操”这个人物。
为了能更进一步地了解鲍国安,王扶林亲自跑到了对方所在的戏剧学院,与鲍国安来了半个多小时的面谈。
在面谈的过程中,鲍国安的举止谈吐,以及以往的艺术经历均让王扶林感到满意,觉得这回“曹操”没跑了。
鲍国安没有辜负王扶林导演的信任,在《三国演义》播出后,很多人都觉得他就是曹操本人。
之所以能演的如此出色,是因为跟不愿意试戏的李姓演员相比,鲍国安不光愿意试戏,还写下了一份创作“曹操”这个角色的手记,用心程度可见一斑。
而跟“曹操”一样选角难的,还有“诸葛亮”这个角色。
只不过,“曹操”是一开始无人可选,“诸葛亮”则是在选了人之后,遭到了连声的反对。
那么,是谁会如此不受大众喜爱,成为了被反对的“诸葛亮”呢?
提到这个演员的名字,大家应该很熟悉,他就是唐国强。
在参演《三国演义》之前,唐国强的事业已经有近十年没啥起色了。
不起色的原因,跟他“奶油小生”的形象有很大关系,让人觉得他演不好复杂一些的角色,只能靠脸吃饭。
所以当他饰演“诸葛亮”的消息传出来之后,反对声音很多,甚至还有人跑到中央电视台投诉了导演组,让赶紧换人重选。
但导演组跟唐国强顶住了压力,这才使得大家能在1994版《三国演义》中看到一位羽扇纶巾,充满了儒雅之气的“诸葛亮”。
而且,靠着成功出演了“诸葛亮”一角,唐国强的事业也回春了。
三、塑造经典用心为上
《三国演义》跟《红楼梦》这两部文学上的著作,能在王扶林导演的手中摇身变成经典的电视剧,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花费了心思。
而这正是当前娱乐圈所欠缺的东西,当初需要花费三、五年的时间才能打磨出一部电视剧,如今花半年时间都算是用心了。
还有在演员的选择上,当初是角色大于演员,谁能抗住角色才选谁,哪怕是一个配角也是如此。
如今却是演员大于角色,只要背后有流量,演技再差都能被捧起来,甚至每部都当主演。
这样的情况如果不做任何改变,别说塑造经典影视剧了,不继续拉低大众的艺术审美水平就不错。
结语
用心打造出来的经典影视剧,不管过了多少年,都会让人有想要重温的念头。
而现如今很多“快餐式”电视剧,从剧本创造到导演能力,再到演员演技等方面,都显得很拙劣。
也难怪有人发出了“曾经吃的才是细糠”的感概,毕竟谁不想体验更好的影视作品,所带来的艺术价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