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幕僚称要从越南手中“夺回”纺织业,越南纺织业现状如何?

一、越南纺织业的全球地位与现状

出口规模跃居全球第二

2024年越南纺织服装出口额达440亿美元,超越孟加拉成为全球第二大出口国,但与中国3011亿美元的出口额差距显著。美国是其最大单一市场,占越南出口总额的38%(约167亿美元),2023年越南已取代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纺织品供应国。

产业链高度依赖中国

越南纺织业处于全球产业链下游,60%的原辅料(如棉纱、化纤、面料)及核心设备需从中国进口,形成“中国半成品-越南加工-出口欧美”的分工模式。代表性企业如VINATEX(越南国营纺织巨头)、NHABE等,均依赖中国供应链支撑产能。

劳动力成本与效率优势

越南纺织工人月薪约300美元,时薪仅1.5美元,不足美国(时薪22美元)的1/10。结合高效生产模式(如胡志明市工厂的集中化办公、车间管理),越南在劳动密集型环节具备显著竞争力。此外,越南享受CPTPP等自贸协定关税优惠,进一步巩固其出口优势。

二、美国“夺回纺织业”的障碍与挑战

劳动力成本与生产效率倒挂

美国纺织工人时薪高达22美元,但生产效率仅为亚洲同行的60%。以一件T恤为例,美国生产的人工成本占比超50%(约6.6美元),而越南同类产品总成本不足美国1/8。沃尔玛支持的“纯美国产T恤”售价12.98美元仍难盈利,市场竞争力堪忧。

供应链空心化与重建难度

美国纺织业缺乏面料、辅料等配套产业,需数年时间和巨额投资重建供应链。越南63%的面料依赖中国,而美国若脱离现有亚洲供应链,需重新构建从原料到成品的完整体系,成本与时间成本均不可控。

政策反复削弱企业信心

2025年4月美国对越南加征46%关税的威胁一度导致订单取消率超70%,但政策暂缓后越南工厂迅速恢复生产。这种不确定性使企业更倾向将产能转移至墨西哥、印尼等第三国,而非回流美国。

三、越南纺织业的韧性及潜在风险

结构性优势难以替代

越南拥有7000家纺织企业、300万工人,劳动力成本仅为珠三角的60%。中越边境形成的跨境产业链(如广西凭祥的“半日达”物流)支撑其高效运转,短期内难被完全替代。

关税冲击下的脆弱性

美国加征关税已导致越南纺织业订单骤减、成本飙升(如T恤成本增50%),部分企业被迫停工。若长期实施高关税,越南可能面临200万工人失业风险,但其通过分散市场(如扩大对欧盟、日韩出口)寻求缓冲。

技术卡脖子的隐忧

部分核心设备(如美国产大型空气压缩机)依赖进口,若美国强化技术封锁,可能威胁越南高端纺织产能。但越南通过与中国合作研发,正逐步提升本土化水平。

四、结论:美国“夺回纺织业”为何难成真?

经济逻辑不可逆

全球化分工下,美国“高人力成本 低效率”的模式难以支撑劳动密集型产业回流。即使通过关税施压,企业更可能选择东南亚其他国家而非美国。

历史周期与美元体系的制约

美国制造业回流本质是为解决美元信用危机(如“特里芬悖论”),但历史上依靠技术革命重塑分工的路径已难复制。越南作为中国产业转移的“中转站”,其地位与中美博弈深度绑定。

越南的“夹缝求生”策略

越南通过平衡中美关系、深化区域合作(如CPTPP)及提升产业链韧性,有望在波动中维持纺织业竞争力。短期冲击或存,但结构性优势难被撼动。

总结:特朗普政府的“夺回纺织业”口号更多是政治姿态。越南凭借成本、效率及区域一体化优势,仍是全球纺织业的关键支点,而美国的重构野心受制于经济规律与历史惯性,难逃“雷声大、雨点小”的结局。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