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TOP创新区研究院
原创整理 | TOP创新区研究院,FTA Group
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内容仅供交流学习,不做任何商业用途,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
本周二,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在华盛顿由摩根大通组织的一场闭门投资者会议上表示,中美之间目前的关税僵局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双方必须找到缓解紧张局势的办法。他指出,这种缓和“将在不久的将来”发生。
据现场知情人士透露,贝森特将当前状态称为“本质上的贸易禁运Embargo”。
这番表态释放出强烈信号,市场迅速作出积极反应:标普500指数明显反弹,美元止跌回稳,美债市场情绪也随之回暖。
贝森特强调,美国并不打算与中国“脱钩”,两国可能在两到三年内达成一项全面协议。但同时告诉与会者,任何协议都需要重新平衡贸易,使美国能够扩大制造业。
美国历史上不乏财政部长成为金融改革的代表人物,
但像贝森特这样,并不多见。
传统财政部长关注财政赤字、就业结构、货币政策协调,而贝森特更像一位穿着正装的政策投机者。他的行动策略本质上不是“财政主义”,而是“期权思维”,要知道,此人之前在索罗斯手下战功赫赫,1992年狙击英镑赚10亿美元,早已把索罗斯经典的“三段式市场操控术”内化并升级了;
第一步,制造极端预期。通过极高关税设置极端预期,释放“最坏场景”,引导市场做出过度反应,散播恐慌气息。
第二步,释放缓和信号。在高压之后插入“缓和信号”,比如贝森特今天说“双边禁运将在不久的未来缓和”,让市场自动构建“谈判预期”,完成情绪反转。
第三步,退场,但保持模糊信号。用不明确的信息“稳定短期走势”,但保留下一轮政策出手空间。
有人说,如果你能控制恐慌和希望的循环,你就控制了谈判桌。
贝森特没有做财政预算的经验,但他有投机与下注的经验,
或者说,他的确是一个用金融结构影响政治节奏的超级操盘者。
不同于特朗普上一任期的姆努钦,在2018—2020年中美贸易战最激烈的阶段,姆努钦被称为“白宫里少数几个能跟中国好好说话的人”,姆努钦话语谨慎、立场温和,关心金融市场稳定,在股市剧烈波动时,他会主动与大型银行CEO通话,协调情绪,缓释恐慌,他的行为模式更像一个“市场稳定器”,也因此被华尔街视为“可以信任的人”。
而对冲基金出身的贝森特,其行事风格更接近“投机者”——
你不确定我豁免多久,我也不告诉你豁免边界;你猜我是否会跟中国重启谈判,我就在闭门会议里模糊措辞,留出情绪弹性。
而且,如果是真心想谈,为什么贝森特要在“闭门场合”释放信号而非公开场合正式宣布?这说明他们更在意“安抚市场”,而非真的要谈判。背后仍是控制节奏的策略性试探。
对于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有警惕。
过去三十年,中国的发展战略可以简单理解为:“如何在别人搭好的全球体系里,用好规则、抓住机会,实现赶超。”但接下来的三十年,不再是拼出口增长,而是要确保我们在未来世界格局中,拥有三个关键位置:货币的锚定权、技术的主导力、话语的解释权。
这才是中国真正的利益所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