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馥莉的“六亲不认”,好棒的女性品质啊

文|小雯

在一场跨越家族伦理、企业传承与性别权力的激烈博弈中,宗馥莉这个名字被一次次推上舆论的浪尖。

有人说她“六亲不认”、太冷血;

有人骂她“太刚烈”、不懂顾全大局;

甚至她的叔叔也公开表示,“她从小就很自私”。

可如果我们不带成见、去性别化地看待这件事,你会发现——宗馥莉身上,那些被污名化的“自私”、“绝情”、“极端”,恰恰是一个女性最难得的底气与锋芒。

01 她不认的,不是亲情,是权威背后的“规训”

当她的叔叔说:“她小时候还叫我叔叔,留学回来就点个头,不叫了,像个公主。”

这听起来是不是有些熟悉?

在传统家庭结构中,尤其是重男轻女的家族文化里,“女孩要乖、要懂事、要听话”成了默认标准。

只要女孩不再温顺,哪怕只是平视对方,就会被贴上“傲慢”、“没教养”、“冷漠”的标签。

宗馥莉不叫“叔叔”了,并不是她不认亲,而是她不认那套试图用辈分与情感去操控她人生选择的体系。

她点头,是礼貌;不再逢迎,是清醒。

而她的“六亲不认”,更像是对那种“长幼有序、男尊女卑、女性只能靠牺牲换尊重”的惯性体制,做出了一次主动脱轨。

02 被质疑“自私”的女人,往往最接近自由

在她身上,“自私”是最常被提到的词。

从宗家内部到外部声音,很多人都觉得这个女人太不懂“牺牲”:为了股份、为了治理权,她可以绝食对抗父亲;为了掌握话语权,她可以挑战整个家族的“面子”。

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同样是权力争夺,男人被称为“果断”、女人却叫“自私”?

这其实正好暴露了我们对女性的隐性期待:你可以优秀,但不能太锋利;你可以有意见,但不要太激烈;你可以强,但要温柔地强。

一个敢为自己利益说“不”的女人,总是让人不舒服。

但恰恰是这种“不舒服”,揭开了太多女性在“孝顺”“体面”“顾全大局”的面具下,一辈子压抑的真实自我。

宗馥莉做不到“牺牲型女性”,她只选择为自己负责。哪怕代价是——亲情不再和睦,名声不再圆润。

可这,不正是自由的前提吗?

03 宗家的权力游戏,不是一场简单的“宫斗剧”

很多人看这场“继承风波”,都在拿电视剧的套路来揣测:

“她太冲动了”,“打碎家业不值得”,“还不如忍一忍争个好名声”。

但你得明白,这不是一场宫斗剧,这是一场父权家庭体制与新女性意识之间的正面对抗。

宗馥莉14岁出国前,还是那个“懂礼貌的小姑娘”;

但当她回国、走入集团权力核心时,迎面撞上的,是父亲的“二房”、同父异母的弟弟妹妹,以及一整套“默认男性继承人优先”的潜规则。

在她留学的那一年,父亲的“另一段人生”同步在展开。

你可以想象,一个女孩在青春期、远赴他国求学时,面对的情绪震荡有多剧烈。

她既是宗庆后唯一的法定继承人,又成了“被新家庭结构挤出的边缘人”。

她没有选择沉默,而是选择反抗。

所以,与其说她在争权,不如说她在清算——那些被家族结构强加在女性身上的“理所当然”。

04 一位女性的觉醒,往往要先从“拒绝被温柔地安排”开始

中国式家庭最擅长的一件事,就是打着“为你好”的名义,为你安排好一切

安排你学什么专业,嫁什么人;安排你成为什么样的“乖女儿”、“好妈妈”;安排你“听话一些”,这样才有福气。

哪怕你出色、能干、有主见,也会有无数声音告诉你:

“太强势了没男人敢要”

“一个女孩子这样太极端”

“你这样会被亲戚骂死”

而宗馥莉,拒绝了被安排。她不扮演“小棉袄”、不满足“女儿要听爸爸话”的剧本,也不接受“大家族需要你顾全大局”的压力。

她只选择了一个立场:为自己活一次。

绝食、冷脸、斗争——这些不是“情绪化”,而是她从那个被安排的人,长成“主事者”的必经之路。

05 所谓“体面”,不过是用来规训女人的枷锁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骂她不体面?

因为在这个社会,“体面”从来不是对男性的要求,而是对女性的标准化操控:你可以伤心,但别闹事;你可以不满,但别翻脸;你可以反抗,但得优雅得体。

而宗馥莉,把“体面”这个面具撕得粉碎。

她不演,不装,不妥协。她要的不是“在风暴中保持优雅”,而是“让风暴彻底刮过一切虚伪的假象”。

她的方式也许激烈,甚至极端,但你能说她错了吗?

她拒绝当那个被家族安排好的棋子,拒绝被“嫡长女”三个字绑死未来。她不愿意为那点被动继承来的权力、勉强维持的和平,放弃表达的权利。

她要权力,更要表达权力意志的自由。

而这份自由,是无数女性一生都没能争来的东西。

06 女人的“六亲不认”,并不可怕,甚至难能可贵

很多人看不懂宗馥莉的“六亲不认”,总觉得女人不该这么冷、不该这么狠。

但你知道吗?在中国传统家庭里,让一个女人做到“六亲不认”,是何其难的事。

从小到大,女孩都被教育要照顾别人、成全别人、为家庭牺牲。很多女性哪怕自己被伤害了,也不敢撕破脸,哪怕丈夫背叛了,也选择“看在孩子份上”。

而宗馥莉不是,她选择破局。

她知道,“六亲不认”不是冷血,而是一种觉醒,是对“我必须为这个家、这段关系、这层血缘牺牲自己”的反击。

当她叔叔们说她“变了”、“不像以前了”的时候,背后真正的潜台词是:

“你怎么敢摆脱规训,开始为自己说话了?”

07 她也许不会赢得所有人的理解,但她赢了自己

宗家的结局如何,现在还未定。

有人说她太刚,赢不了;有人说她太傻,会鱼死网破。

可你有没有想过,也许宗馥莉想赢的,从来不是财产分配的那一战,而是人生意义的这场仗。

也许她早就知道,代价巨大;也许她也不确定结局好坏。但她仍然站出来,为了自己、为了自己一路走来的女性身份,给过去那个无力反抗的小女孩一个交代。

如果你把她的这些行为,看作是一次女性对父权制与家族等级制的自我修复,你会发现——

她不是疯了,也不是极端。她只是终于活成了自己的主人。

08 梅娘说

这个时代的女性,越来越清醒。

她们开始不再害怕“自私”的标签,也不再接受“孝顺”“顾全大局”的裹挟。她们开始为自己而活,哪怕是撕裂般的重生。

宗馥莉身上的“六亲不认”,或许不是每个女性都能模仿的路径。但她展示出一种可能——女性也可以拒绝被温柔地安排,也可以选择在风暴中站立不倒。

她也许不完美,也许不会赢得所有人的掌声。

但她,是千千万万女性心中,那个终于敢说“不”、敢为自己争一次的,那个影子。

她的倔强,不是罪;她的自私,是力量;她的六亲不认,是女性走向自由的里程碑。

愿你我也能,在关键时刻,做一个为自己挺身而出的女人。

发布于:江苏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