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阿姨,我又可以快乐地读书了!”

本文转自:人民法院报

闫继勇,于燕燕,庞燕

本报记者 闫继勇 本报通讯员 于燕燕 庞燕

图为山东省沂水县人民法院法官张传文与当事人进行电话交流,做情感疏导工作。刘青 摄

陈阳(化名),原本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然而一场变故却如风暴般摧毁了他平静的世界。因陈阳父亲长期在外,偶尔回家还时常对陈阳母亲大打出手,2022年8月,陈阳父母选择离婚,陈阳跟随父亲生活,弟弟随着母亲离开。

家,散了。

更令人揪心的是,母亲离开后,父亲将陈阳丢给年迈多病的奶奶照料,自己很少回家。失去母爱呵护的陈阳,像一株失去阳光雨露的小苗,无人接送上下学,无人辅导功课,无人嘘寒问暖。曾经眼中有光的孩子,变得沉默寡言,上课走神,成绩一落千丈,最终辍学。

2024年10月,陈阳母亲在得知陈阳的情况后,向山东省沂水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变更抚养权,让陈阳重新回到自己的怀抱。了解案情后,承办法官张传文决定实地去看看孩子的处境。

车子在乡间坑洼的小路上颠簸了半个多小时,终于,张传文在离县城50里乡镇的一间破旧老屋里见到了陈阳。那一刻,张传文的心揪紧了:眼前的男孩,黑瘦、矮小,穿着不合身且脏旧的衣服,眼神黯淡,充满不安。

“你好,是陈阳吧,不用害怕,我们是法院的阿姨,今天来找你爸爸,顺便跟你认识一下。”张传文温和的语气让陈阳放松了不少,慢慢地,陈阳打开了话匣:“阿姨,爸爸不允许妈妈来看我,我是没人要的孩子吗?”他还说自己常常躲在被窝里想妈妈。

“阿姨理解你的难过,但书一定要读下去,这是你看世界的路啊。”离开时,张传文记下陈阳奶奶的电话,承诺会常联系他们。

自此,张传文工作再忙也会坚持给陈阳打电话。电话那头,陈阳从沉默寡言到逐渐敞开心扉,他开始与张传文分享日常生活,也会向她倾诉对母亲的思念。

经调查,陈阳母亲有稳定收入且具备抚养能力,更重要的是,陈阳内心强烈渴望回到母亲身边。于是,张传文决定全力促成调解,变更抚养权,给孩子一个真正温暖的港湾。

然而,说服陈阳父亲的过程却异常艰难。虽然张传文多次上门做工作,但他却认定她是来“抢”儿子的,始终避而不见。

开庭那天,当陈阳在法庭上再次见到母亲时,与之紧紧相拥不愿松手的场景,让在场的人无不动容。张传文没有放弃调解的希望,在她的不懈努力下,陈阳爸爸终于松口同意变更抚养权。但在抚养费数额上,双方分歧巨大,僵持不下。

那一刻,为了让孩子早日脱离困境,张传文当机立断:“不再调解,立即判决!”法槌落下,抚养权判归母亲,父亲每月支付抚养费1000元。

当陈阳紧紧牵着母亲的手离开法院,走向充满希望的温暖小家时,他回头望向张传文,眼中闪烁着久违的光亮。

不久后张传文得知,陈阳父亲服判息诉,并主动履行了首笔抚养费。陈阳也已重返校园,在母亲的关爱下重拾笑容与学习动力。

很快,陈阳托母亲捎来口信:“张阿姨,我又可以快乐地读书了!”

陈阳的故事结束了,但它时刻提醒我们,保护未成年人,不仅是父母的职责,更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发布于:北京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