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是什么?它绝非刻意伪装出来的礼貌姿态,也不是浮于表面的恭维奉承,更不是为了博取他人认可而做出的虚情假意。真正的教养,是一个人骨子里自然散发的高素质、高修养与高内涵,是历经岁月洗礼后沉淀出的体谅之心,是饱经人生风雨后铸就的包容之怀。人最大的教养,不在于表面的礼貌客气,而在于能让人如沐春风的处世之道。
1、眼宽能容景,心宽能容事
生活中,有些人待人接物总想着算计,以谋取利益为唯一目的,这般交往,又怎能收获真心朋友?还有些人,与人相处时过度防备,过于谨慎小心,有所保留,如此一来,又怎能邂逅美好缘分?心胸狭隘之人,往往显得小家子气;为人不够坦荡,做事自然不够敞亮。一个人心里若装了太多事,便会陷入闷闷不乐的泥沼。反观那些心胸宽广、不斤斤计较之人,他们待人直来直去,生活也往往更加顺遂。其实,我们宽恕别人,并非为了赢得他人好感,而是因为人生苦短,要让自己活得自在舒服。学会放过自己,才是对生命最好的珍视。
2、姿态放低,谦逊待人
我们实在无需在每一件事上都彰显自己的优越感,总是渴望他人高看自己一眼。可他人如何看待我们,真的那么重要吗?被人看不起,并不会影响我们快乐生活;而他人的嫉妒,却可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麻烦。没必要总想着压别人一头,狂妄自大只会暴露自己的浅薄。真正厉害的人,怎会到处鼓吹自己的厉害?他们没时间做这些无意义之事。人之所以厉害,是因为戒掉了攀比与贪念,不会把时间浪费在显摆自己上,而是专注于提升自己。谦逊这一品质,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养成,而是随着自身不断修行,在变得更有底气后,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一旦我们活得自信,别人怎么看我们,也就无关紧要了。
3、让人舒服,自己亦舒
我们应戒掉反驳的欲望。别人说什么,都想怼回去,在人前指责对方错误,只为证明自己正确,频繁给人难堪。这样的做法,不仅得罪人,还会让我们变得计较短视,缺乏容人之量。做人,无需事事都让人舒服,前提是先让自己舒服。不与人争论,是非自然减少;不反驳他人,生活更加轻松;不对人挖苦,心态愈发阳光。渐渐地,我们会发现性格越来越好,朋友越来越多,且多是认可我们的人。所以,让人舒服的前提,是先让自己舒服。
人生最好的修行,并非需要大彻大悟后变得大富大贵,而是修养好自己的内心。磨一磨心性,让它变得柔和;丢掉攀比心,让自己变得自信。让心里装满正念,勇敢面对人生风雨。至于好口碑,都是顺势而为;好人脉,都是应运而生。
发布于: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