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老李,你看看这脚印,又是那畜生干的!"王婶指着鸡圈门口的泥土,声音里带着愤怒。李大伯蹲下身子,仔细端详着那些细小的爪印,沉默不语。
山风吹过,鸡毛在空中飞舞,像是在诉说着什么秘密。
"这次你可不能再心软了!"王婶继续嚷着。
01
靠山屯的清晨总是在雾气中苏醒的。李大伯习惯性地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起床,先是在院子里走两圈,然后去鸡圈看看那些鸡。这个习惯他保持了三十多年,从青丝到白发,从腰板挺直到略有些佝偻。
鸡圈建在院子的东南角,用竹篱笆围成,顶上搭着一层茅草。李大伯推开小木门,准备往食盆里撒些玉米粒,却发现昨天还活蹦乱跳的两只芦花鸡不见了踪影。地上散落着一些黄色的细毛,还有凌乱的小爪印,一直延伸到篱笆外的草丛里。
"王婶!王婶!"李大伯扯开嗓子喊道。
王婶从厨房里探出头来,手里还拿着刚淘好的米:"又咋了?"
"又少了两只鸡。"李大伯指着地上的痕迹。
王婶三步并作两步走过来,看到那些黄毛和爪印,脸色立刻沉了下来:"老李,你看看,又是那些黄鼠狼!这都第几回了?咱们这鸡要是再这样下去,都得被它们吃光!"
李大伯蹲下身子,仔细观察着那些脚印。脚印很小,前爪四个趾头,后爪五个,典型的黄鼠狼足迹。这些痕迹从鸡圈一直延伸到后山的方向,在晨露的滋润下显得格外清晰。
"都是山里讨生活的,也不容易。"李大伯站起身,拍拍手上的土。
"你就是心太软!"王婶气得跺脚,"这样下去,咱们拿什么过日子?这些鸡可是咱们的全部家当啊!"
李大伯没有反驳,只是默默地去拿扫帚,把鸡圈里的羽毛和杂物清理干净。王婶看着他的背影,又是心疼又是无奈。这个老头子从年轻时就是这个脾气,见不得动物受苦,连杀鸡都要闭着眼睛。
阳光渐渐透过云层洒下来,照在鸡圈的茅草顶上。剩下的十几只鸡在圈里踱来踱去,不时发出咕咕的叫声。李大伯往食盆里倒了些玉米粒,看着鸡们争抢食物,脸上露出一丝苦笑。
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了好几回了。每次都是在夜里,等他发现的时候,黄鼠狼早就带着战利品消失在山林深处。村里的老人说,黄鼠狼是狡猾的动物,一旦盯上了某个地方,就会反复光顾,直到把所有的鸡都偷光为止。
中午的时候,小张从镇上开着三轮车回来,车上装着一些农具和五金件。看到李大伯在鸡圈旁边发呆,便停下车走过来。
"大伯,又少鸡了?"小张问道。
"嗯,两只芦花鸡。"李大伯点点头。
小张看了看地上的痕迹,摇了摇头:"这黄鼠狼还真是执着,非得跟您的鸡过不去。要我说,您就在鸡圈周围撒点石灰粉,或者弄个捕兽夹什么的。"
"那多危险,万一夹着别的小动物怎么办?"李大伯摆摆手。
小张笑了:"大伯,您这心肠也太好了。这黄鼠狼可不会因为您心善就放过您的鸡。"
李大伯没有接话,只是看着远山上的云雾。在他的记忆里,靠山屯从来都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地方。山里的动物下山觅食,村民们种田养鸡,各有各的生存方式。虽然偶尔会有冲突,但大多数时候都能相安无事。
傍晚时分,王婶在院子里晾衣服,看到李大伯还在鸡圈旁边转悠,便说道:"老李,你别光在那儿犯愁了,想想办法吧。再这样下去,咱们连过冬的钱都没有了。"
李大伯知道王婶说得对。这些鸡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每个月卖鸡蛋能赚几百块钱,偶尔卖只鸡也能补贴家用。如果鸡都被黄鼠狼偷光了,他们的生活就会陷入困境。
夜幕降临,李大伯躺在床上却睡不着。窗外偶尔传来几声鸡叫,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他侧耳倾听着,生怕再听到什么不寻常的动静。
时钟指向午夜十二点的时候,鸡圈里突然传来一阵骚动。李大伯立刻从床上坐起来,抓起床头的手电筒就往外跑。
"怎么了?"王婶也被惊醒了。
"鸡圈里有动静。"李大伯一边穿衣服一边说。
他蹑手蹑脚地走向鸡圈,手电筒的光束在黑暗中划出一道白线。还没走到鸡圈门口,就听到里面传来鸡的惊叫声和扑腾声。
李大伯屏住呼吸,悄悄靠近鸡圈。借着手电筒的光,他看到一只黄鼠狼正咬住一只白来航鸡的脖子,那只鸡已经不再挣扎,显然是被咬死了。
黄鼠狼听到脚步声,立刻警觉地抬起头,一双绿油油的眼睛在手电筒的光线下闪闪发光。它并没有立刻逃跑,而是叼着那只鸡,看起来准备将猎物带走。
李大伯的心怦怦直跳。他轻手轻脚地回到屋里,拿了一个装土豆的麻袋,又悄悄回到鸡圈。黄鼠狼还在那里,似乎在犹豫是先逃跑还是带走猎物。
李大伯趁它不注意,猛地用麻袋罩了过去。黄鼠狼在麻袋里拼命挣扎,发出尖锐的叫声。李大伯赶紧扎紧袋口,将它提了起来。
"抓到了!抓到了!"王婶不知什么时候也来到了鸡圈旁边,看到李大伯手里的麻袋,脸上露出了兴奋的表情。
"明天就把它送到镇上去,看看能卖几个钱。"王婶说道。
李大伯提着麻袋,感受着里面黄鼠狼的挣扎。透过麻袋,他能听到里面传来的呜咽声,那声音听起来有些可怜。
回到屋里,李大伯把麻袋放在墙角,黄鼠狼在里面的动静渐渐小了下来。也许是累了,也许是认命了,总之不再像刚才那样剧烈地挣扎。
"老李,你把它放哪儿了?"王婶问道。
"墙角。"李大伯指了指。
"那可得看好了,别让它跑了。"王婶叮嘱道。
李大伯点点头,但心里却有些不是滋味。这只黄鼠狼虽然偷了他的鸡,但毕竟也是一条生命。想到明天要把它送到镇上,不知道会遭遇什么样的命运,他就觉得有些不忍心。
02
夜更深了,李大伯翻来覆去睡不着。墙角的麻袋里偶尔传来轻微的响动,提醒着他里面还有一个小生命。王婶已经熟睡了,均匀的呼吸声在静谧的房间里显得特别清晰。
李大伯轻手轻脚地下了床,走到墙角蹲下来。借着窗外透进来的月光,他能看到麻袋微微起伏的轮廓。里面的黄鼠狼似乎感觉到了他的靠近,又开始轻微地挣扎起来。
"别怕,别怕。"李大伯轻声说道,尽管他知道黄鼠狼听不懂人话。
他仔细回想着刚才抓捕的情景。那只黄鼠狼并不算很大,看起来还很年轻,毛色光亮,动作敏捷。当手电筒的光照在它脸上时,那双眼睛里除了警觉和恐惧,似乎还有一些别的东西,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神情。
李大伯的父亲曾经告诉过他,山里的动物都是有灵性的,特别是黄鼠狼。老一辈的人说,黄鼠狼是通灵的动物,不能随便伤害,否则会遭报应。虽然李大伯不完全相信这些说法,但从小听着这些故事长大,心里总有些敬畏。
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地板上,在麻袋旁边形成一片光斑。李大伯看着那光斑,想起了很多往事。小时候,他也曾经在山里见过黄鼠狼,那时候它们还很多,经常在黄昏时分出现在村庄附近。现在随着山林的开发,野生动物越来越少了,偶尔能见到一只都算是幸运的。
麻袋里的黄鼠狼似乎累了,动静渐渐小了下来。李大伯伸出手,轻轻摸了摸麻袋。透过粗糙的麻布,他能感觉到里面那个小小的身体在微微颤抖。
"也许,它也有家人在等着它回去。"李大伯想道。
这个念头一旦冒出来,就在他心里生了根。他想象着山林深处可能还有黄鼠狼的伴侣和孩子,正在等待着它带着食物回家。如果它不回去,那些小黄鼠狼会不会挨饿?会不会遇到危险?
李大伯站起身,在房间里来回踱步。理智告诉他,应该按照王婶说的,明天把黄鼠狼送到镇上。毕竟,这只黄鼠狼偷了他们好几只鸡,造成了经济损失。况且,如果放了它,谁知道它会不会再来偷鸡?
但是,内心深处那份对生命的敬畏却让他下不了决心。他想起了小时候救过的那只受伤的小鸟,想起了冬天里喂食的那些野猫,想起了每一个与动物相遇的瞬间。也许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他现在的性格。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窗外的月亮渐渐西沉。李大伯最终做出了决定。他轻手轻脚地拿起麻袋,走出房间,来到院子里。
夜风轻抚着他的脸庞,带着山林的清香。远处的山峦在月光下显得朦胧而神秘,仿佛藏着无数的秘密。李大伯走到院子门口,蹲下来解开麻袋口。
黄鼠狼似乎感觉到了什么,在麻袋里轻微地动了动。当袋口被打开的瞬间,它并没有立刻跑出来,而是小心翼翼地探出头,用那双圆溜溜的眼睛看着李大伯。
月光下,一人一鼠就这样对视着。黄鼠狼的眼神里没有了刚才的恐惧和仇恨,反而带着一种奇特的宁静。它似乎在等待着什么,又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走吧,回山里去,别再来偷鸡了。"李大伯轻声说道。
黄鼠狼歪着头看了他一会儿,然后慢慢从麻袋里爬了出来。它没有立刻逃跑,而是在李大伯面前站了片刻,仿佛在记住这个人的气味和模样。然后,它转身朝着山林的方向跑去,很快就消失在夜色中。
李大伯站在那里,看着黄鼠狼消失的方向,心里既有解脱,又有些忐忑。他不知道这个决定是对是错,但至少在这一刻,他的内心是平静的。
第二天一早,王婶发现墙角的麻袋空了,气得不轻。
"老李!你这是干什么?好不容易抓到那个贼,你怎么又放了?"王婶的声音传遍了整个院子。
李大伯正在鸡圈里喂鸡,听到王婶的叫声,头也不抬地说道:"放了就放了,它也不容易。"
"你这个老糊涂!"王婶跺着脚说,"它偷了咱们这么多鸡,你竟然还可怜它?"
李大伯倒了一瓢水到鸡的水槽里,看着鸡们争抢着喝水,说道:"都是活物,总得给个活路。"
王婶气得说不出话来,最后只能怒气冲冲地回屋做饭去了。
03
接下来的半个月里,鸡圈确实安静了许多。李大伯每天早上去查看,都能数出完整的鸡数,地上也没有再出现那些熟悉的黄色毛发和小爪印。这让他心里稍微松了一口气,觉得自己的决定也许是对的。
"看来那只黄鼠狼还算识相,知道不再来了。"王婶的气也消了一些,不再像之前那样天天埋怨。
然而,好景不长。村里其他人家开始频繁地报告丢鸡的事情。
先是村东头的刘老汉,一夜之间丢了三只鸡。接着是村西头的赵寡妇,她家的鸡圈被黄鼠狼光顾了两次,损失了四只鸡。然后是村北的马家,他们家养的那些名贵的珍珠鸡也没能幸免。
消息一个接一个地传来,村民们开始议论纷纷。有人怀疑是从别的地方来的黄鼠狼,也有人认为是山里的黄鼠狼家族集体出动。但不管怎样,整个靠山屯都笼罩在黄鼠狼的阴影下。
"都怪你当初心软!"王婶又开始数落李大伯,"现在好了,整个村子都跟着遭殃。那只黄鼠狼说不定把咱们家的情况告诉了它的同伙,现在它们知道这里好偷,就都来了。"
李大伯心里也不好受。虽然自己家的鸡圈一直很安全,但看到邻居们接连遭殃,他觉得很愧疚。也许王婶说得对,是自己的仁慈害了大家。
村里的老支书专门召开了村民大会,讨论如何对付黄鼠狼的问题。会上,大家纷纷出主意,有人建议集体购买捕兽夹,有人提议在村子周围撒毒药,还有人说应该请专业的猎人来处理。
"李大伯,你有什么想法?"支书问道。
李大伯站起来,看了看在座的村民们,说道:"大家的损失我很难过,我愿意承担一部分责任。"
"这话说得在理。"村民中有人附和道,"要不是李大伯心软放了那只黄鼠狼,咱们村也不会有这么多麻烦。"
李大伯没有辩解,只是点点头说:"我会想办法弥补大家的损失。"
会议最终决定,每家每户都要加强防范,同时集体出资购买一些防护设备。李大伯主动承担了大部分费用,这让他本来就不宽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从村委会回来的路上,小张骑着摩托车追上了李大伯。
"大伯,您别太自责了。"小张停下车说道,"这事儿也不能全怪您。山里的黄鼠狼本来就多,早晚都会下山偷鸡的。"
李大伯摇摇头:"不管怎么说,是我的决定让大家遭了殃。"
"可您当时也是一番好心。"小张说,"再说了,也许那只黄鼠狼早就忘了您的恩情,现在在别的地方偷鸡呢。动物哪有那么多感情?"
这话虽然是安慰,但听在李大伯耳朵里却有些刺耳。他想起那天夜里月光下黄鼠狼的眼神,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神情。也许小张说得对,也许动物就是动物,不会像人一样有复杂的情感。
晚上,李大伯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的风声。今夜月亮很圆,银白的光线透过窗帘洒在地板上,形成斑驳的光影。他想起了半个月前的那个夜晚,想起了黄鼠狼离开时的背影。
"也许,我真的做错了。"他轻声自言自语道。
王婶翻了个身,嘟囔道:"做错什么?"
"没什么,你睡吧。"李大伯拍拍她的肩膀。
接下来的几天里,村里的偷鸡事件愈演愈烈。几乎每天都有人家丢鸡,有时候一夜之间就能丢好几只。村民们开始恐慌,纷纷在自家鸡圈周围安装各种防护设施。有的用铁丝网加固围栏,有的在地上撒石灰粉,还有的直接把鸡关在密封的笼子里。
李大伯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到鸡圈里巡视。虽然自家的鸡一直很安全,但他总觉得心里不踏实。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决定,也开始怀疑那只黄鼠狼的本性。
一天傍晚,刘老汉气冲冲地来到李大伯家。
"老李啊,你看看这是什么?"刘老汉举着一把黄色的毛发,"又是黄鼠狼干的!昨晚上又丢了两只鸡!这样下去,我这点家底都得被偷光了!"
李大伯接过那些毛发,仔细看了看。毛色呈浅黄色,质地柔软,确实是黄鼠狼的毛。
"老刘,实在对不起。"李大伯诚恳地说道,"这事儿我有责任。"
"你有责任是有责任,可说这些有什么用?"刘老汉的火气很大,"关键是怎么解决问题!你倒是想想办法啊!"
李大伯沉思了一会儿,说道:"要不这样,我出钱帮你买些新鸡,算是补偿。"
"买鸡容易,可这黄鼠狼不除掉,买多少都不够偷的!"刘老汉摆摆手,"老李啊,不是我说你,你这人心地倒是好,就是太迂腐了。对付这些畜生,就得下狠手!"
送走了刘老汉,李大伯心情更加沉重。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也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观。也许在这个现实的世界里,仁慈和善良并不总是正确的选择。
夜深人静的时候,李大伯独自坐在院子里,看着满天的星星。山风吹过,带来阵阵松香。远处的山林在夜色中显得深邃而神秘,那里面有无数的生命在各自生存着,觅食着,繁衍着。
"也许,这就是自然的法则。"李大伯想道,"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但即使这样想,他心里还是不舒服。那种对生命的敬畏和怜悯,已经深深地刻在了他的骨子里,无法轻易改变。
时间慢慢过去,村里的偷鸡事件开始减少。也许是因为防护措施起了作用,也许是因为黄鼠狼们找到了其他的食物来源。总之,村民们的生活渐渐恢复了平静。
李大伯的鸡圈依然安然无恙,这让他既庆幸又困惑。按理说,黄鼠狼们既然知道这里有鸡,应该不会放过才对。可事实是,自从那天夜里放生了那只黄鼠狼之后,再也没有黄鼠狼来过他家。
"也许它们记住了你的气味,知道你是个好人。"小张开玩笑地说道。
"动物哪有那么聪明?"王婶撇撇嘴,"我看是运气好而已。"
但李大伯心里总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每天傍晚,他都会在鸡圈周围转一圈,仔细观察是否有什么异常。有时候,他觉得自己似乎看到了山林边缘有什么东西在移动,但仔细看去却什么也没有。
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李大伯的鸡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在稳步增长。新孵化的小鸡一只只长大,鸡圈里变得热闹起来。王婶每天都要数好几遍,脸上的愁容也渐渐消失了。
"老李,你看看咱们这些鸡,一只比一只肥。"王婶高兴地说,"今年的收成肯定不错。"
李大伯点点头,但心里还是有些不安。这种平静来得太突然,也持续得太久了。在他的记忆里,黄鼠狼从来都是很执着的动物,一旦盯上了某个地方,就不会轻易放弃。
三个月即将过去的时候,李大伯开始做一个奇怪的梦。梦里,他看到那只被放生的黄鼠狼在山林里奔跑,身后跟着一群同伴。它们翻山越岭,穿过小溪,最终来到一个他从未见过的地方。那里有很多鸡,各种品种的鸡,它们在一个巨大的空地上自由地觅食。
梦境很清晰,清晰得就像真实发生过的事情一样。李大伯每次醒来都记得那些细节,记得黄鼠狼们的神情,记得那些鸡的模样。
"只是一个梦而已。"他这样安慰自己,但心里却有种说不出的预感。
04
三个月后的一个清晨,李大伯像往常一样起床去鸡圈喂鸡。天刚蒙蒙亮,山谷里还弥漫着薄薄的雾气。他哼着小曲,手里提着装满玉米粒的小桶,准备开始新一天的劳作。
推开鸡圈的木门,眼前的景象让他瞬间惊呆了——
原本只有二十多只鸡的鸡圈里,密密麻麻地站满了鸡。粗略一数,竟然有上百只!
这些鸡的品种五花八门,有普通的土鸡,有名贵的乌骨鸡,有漂亮的芦花鸡,还有一些他从未见过的品种。它们安静地站在鸡圈里,看到李大伯进来,不但没有惊慌,反而亲昵地围了过来,在他脚边踱来踱去。
更让李大伯吃惊的是,在鸡窝的最高处,蹲着一只熟悉的身影——那只被他放生的黄鼠狼。它静静地坐在那里,眼神温顺地看着李大伯,仿佛在邀功,又仿佛在等待着什么。
李大伯愣愣地站在那里,手里的小桶掉在地上,玉米粒撒了一地。他揉了揉眼睛,以为自己还在做梦。但是那些鸡的咕咕声,黄鼠狼的眼神,甚至空气中弥漫的鸡毛味道,都告诉他这一切都是真实的。
"这……这是怎么回事?"李大伯喃喃自语道。
黄鼠狼歪着头看了看他,然后轻盈地跳下鸡窝,走到李大伯脚边。它没有恐惧,也没有敌意,就像一只家养的宠物一样自然。
李大伯蹲下身子,仔细观察着这只黄鼠狼。毛色比三个月前更加光亮,体型也似乎壮实了一些。最重要的是,它的眼神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智慧和灵性,仿佛能够理解人类的情感。
"是你带来的吗?"李大伯轻声问道,尽管他知道黄鼠狼听不懂人话。
黄鼠狼似乎真的听懂了什么,轻轻地叫了一声,然后转身朝着一个方向看去。李大伯顺着它的视线看过去,发现鸡圈的一个角落里有一个小洞,显然是临时挖出来的。
"王婶!王婶!快来看!"李大伯终于回过神来,扯开嗓子喊道。
王婶从厨房里跑出来,看到鸡圈里的景象,眼睛瞪得比铜铃还大。
"老李,这……这是怎么回事?哪来这么多鸡?"王婶的声音都有些颤抖了。
"我也不知道。"李大伯摇摇头,"我刚来就是这样了。"
王婶看到了蹲在鸡群中的黄鼠狼,先是吓了一跳,然后又仔细看了看那些鸡。
"这些鸡……好像都是活的,而且很健康的样子。"王婶小心翼翼地说道,"老李,你说会不会是……"
她没有说完,但李大伯明白她的意思。这种情况实在太不寻常了,不能用常理来解释。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村子。村民们纷纷跑来看热闹,都对这个奇迹般的景象感到震惊。有人说是老天爷的恩赐,有人说是祖先显灵,还有人说是黄鼠狼报恩。
村里的老支书也来了,他仔细观察了一会儿,说道:"这些鸡的品种都很好,有些我见都没见过。李大伯,你这是发财了啊!"
小张挤到前面,看着鸡圈里的景象,摇头叹道:"大伯,您这善心真的感动天地了。这黄鼠狼竟然给您带来了这么多鸡,这简直就是传说中的报恩啊!"
李大伯看着那只黄鼠狼,心情复杂。三个月前,他放生了这只小动物,心里还有些忐忑和后悔。没想到今天,它竟然以这种方式回报了他的恩情。
"可这些鸡是从哪里来的?"有村民问道。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这么多鸡不可能凭空出现,肯定是从某个地方来的。如果是偷来的,那李大伯就成了接赃的人了。
"不会是从别的村子偷来的吧?"有人担心地说道。
李大伯也想到了这个问题。他仔细观察着这些鸡,试图找出一些线索。但是这些鸡的脚上都没有标记,看起来也不像是家养的,反而更像是野生的或者半野生的。
"也许是山里的野鸡。"有人猜测道。
"哪有这么多野鸡?而且野鸡怎么会这么听话?"王婶反驳道。
正当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黄鼠狼突然站了起来,朝着山林的方向叫了几声。很快,从山林里又跑出来几只黄鼠狼,它们也叼着鸡朝这边跑来。
村民们都看呆了。这些黄鼠狼排成一队,整齐地跑到鸡圈边上,将叼着的鸡放下,然后又跑回山林里。如此反复了几次,鸡圈里的鸡更多了。
"这……这简直不可思议!"支书擦着额头上的汗说道,"我活了这么大岁数,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事!"
李大伯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五味杂陈。他想起了小时候听过的那些传说,想起了父亲讲过的关于黄鼠狼报恩的故事。那时候他总觉得那些只是迷信,没想到今天真的发生在了自己身上。
太阳渐渐升高,村民们才陆续散去。李大伯和王婶留在鸡圈旁边,看着这些从天而降的鸡,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老李,你说咱们应该怎么办?"王婶问道。
李大伯沉思了一会儿,说道:"先养着吧,看看情况再说。"
接下来的几天里,李大伯特意留心观察着这些鸡的行为。他发现这些鸡虽然品种各异,但都很温顺,也很容易管理。它们似乎天生就知道什么地方该去,什么地方不该去,从不乱跑,也不打架。
更神奇的是,这些鸡的产蛋量非常高。每天早上,李大伯都能收获几十个鸡蛋,有白的,有褐色的,还有青色的,各种颜色应有尽有。
王婶每天都要数好几遍,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老李,咱们这下真的发财了!这么多鸡蛋,卖都卖不完!"
那只黄鼠狼依然经常出现在鸡圈里,但它从不伤害任何一只鸡。相反,它似乎在保护着这些鸡,有时候李大伯会看到它驱赶其他想要偷鸡的动物。
一天傍晚,村里的老胡头来找李大伯。老胡头是村里年纪最大的人,今年已经八十多岁了,见多识广。
"大伯,您这事儿我听说了。"老胡头坐在院子里的石头上,慢悠悠地说道,"让我来给您解释解释。"
李大伯赶紧倒了一杯茶给老胡头:"您说,我正想不明白呢。"
老胡头喝了一口茶,缓缓说道:"在我们老一辈的传说里,黄鼠狼是有灵性的动物,它们知恩图报。您当初放了那只黄鼠狼,它就记住了您的恩情。"
"可这些鸡是从哪里来的?"李大伯问道。
"这就是黄鼠狼的本事了。"老胡头神秘地笑了笑,"黄鼠狼在山里有自己的势力,它们知道哪里有野鸡,哪里有人家散养的鸡。它们可能从各个地方收集了这些鸡,然后带到您这里来。"
"您的意思是,这些鸡都是它们正当得来的?"王婶问道。
"很可能是这样。"老胡头点点头,"山里有很多半野生的鸡,还有一些走失的鸡,黄鼠狼把它们聚集起来,送给您做报答。"
这个解释听起来有些玄乎,但却是目前最合理的说法。李大伯想起了这些天观察到的情况,这些鸡确实不像是从固定的鸡圈里偷来的,更像是从各个地方收集来的。
"还有一种可能。"老胡头继续说道,"黄鼠狼在山里建了一个鸡的乐园,专门收养那些无家可归的鸡。现在它把这些鸡都交给您管理,算是对您的信任。"
李大伯听了这话,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如果真是这样,那这只黄鼠狼的智慧和情感就超出了他的想象。
正说着话,那只黄鼠狼又出现了。它从山林里跑出来,嘴里叼着什么东西。跑到李大伯面前,它放下嘴里的东西,然后坐在那里看着他。
李大伯低头一看,是一枚很特别的鸡蛋,比普通的鸡蛋大一倍,蛋壳上还有美丽的花纹。
"这是天鸡蛋!"老胡头激动地说道,"这是山里最珍贵的野鸡下的蛋,非常罕见!"
黄鼠狼看到大家的反应,似乎很满意,轻叫了一声,然后转身跑回了山林。
"这小东西,还真的把您当成朋友了。"老胡头感慨地说道。
从那天起,李大伯对那只黄鼠狼的看法彻底改变了。他不再把它当作偷鸡贼,而是当作一个有灵性的朋友。每天傍晚,他都会在鸡圈旁边放一些食物,有时候是剩饭,有时候是小鱼干。
黄鼠狼总是会来取走这些食物,但它从不贪心,每次只拿刚好够吃的分量。有时候,它还会带来一些小礼物,比如漂亮的石头,或者奇特的果子。
村里的人对这件事议论了很长时间,有人觉得神奇,有人觉得不可思议,但大家都承认,李大伯的善心得到了回报。
05
随着鸡群规模的扩大,李大伯和王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天的鸡蛋产量让他们根本卖不完,很快就在镇上的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李大伯家的鸡蛋就是不一样,个个都新鲜,而且品种多样。"买鸡蛋的顾客们都这样说。
由于鸡蛋质量好,价格也卖得比别人高。很快,李大伯就有了足够的资金来改善鸡圈的条件。他请人重新建了更大的鸡舍,安装了自动饮水器和喂食器,还在周围种了一些果树和蔬菜。
王婶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收鸡蛋、包装、销售,脸上总是带着笑容。"老李,咱们这辈子都没想过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小张也经常来帮忙,看到李大伯家的变化,他由衷地感到高兴。"大伯,您的善心真的感动了老天爷。现在谁还敢说善有善报是迷信?"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李大伯萌生了一个想法。他想建立一个养鸡合作社,带动村里的其他人一起致富。
"老李,你这想法不错。"支书听了他的计划后,非常赞成,"咱们村的条件很适合养鸡,如果大家都参与进来,整个村子的经济都能上一个台阶。"
于是,在李大伯的倡议下,靠山屯养鸡合作社成立了。李大伯无偿提供技术指导,还帮助村民们购买优质的鸡苗。很快,村里家家户户都开始养鸡,整个靠山屯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养鸡村。
那只黄鼠狼依然经常出现,但现在它的身份已经完全不同了。村民们都知道它是李大伯的恩人,没有人再把它当作偷鸡贼。相反,大家都对它很友善,有时候还会主动给它留一些食物。
黄鼠狼似乎也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它变得更加大胆,有时候甚至会在白天出现在村子里。它从不伤害任何动物,反而像一个守护神一样,保护着村里的鸡群。
一年后,靠山屯养鸡合作社的名声传到了县里,甚至省里的农业专家都来参观学习。李大伯成了远近闻名的养鸡专家,经常有人请他去做技术指导。
"李师傅,您能告诉我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吗?"一位来访的专家问道。
李大伯想了想,说道:"善待每一个生命,它们都会回报你的善意。"
专家们以为这只是一句客套话,但李大伯知道,这就是他最真实的感受。
06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又是一年春天。靠山屯已经完全变了样子,原来的小村庄现在成了远近闻名的养鸡专业村。家家户户都盖了新房子,买了新设备,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升。
李大伯虽然已经六十七岁了,但精神头比以前更好。每天早上,他依然会去鸡圈里转一圈,看看那些鸡的情况。现在他管理的鸡圈已经扩大了好几倍,但他依然记得每一只鸡的特点。
那只黄鼠狼也老了一些,毛色不如从前那么光亮,动作也不如以前敏捷。但它依然经常来鸡圈里看看,仿佛这里就是它的家。
一天傍晚,李大伯正在鸡圈里收鸡蛋,突然发现黄鼠狼带来了三只小黄鼠狼。那三只小家伙毛茸茸的,眼睛圆溜溜的,看起来非常可爱。
"这是它的孩子。"李大伯想道。
黄鼠狼妈妈把孩子们带到李大伯面前,仿佛在向他介绍自己的家人。小黄鼠狼们起初有些害怕,但看到妈妈很信任这个人类,便也放松了下来。
李大伯蹲下身子,轻声对它们说道:"欢迎你们来做客。"
从那以后,这个黄鼠狼家族就成了鸡圈的常客。小黄鼠狼们在妈妈的教导下,学会了如何与鸡群和谐相处,如何保护这个地方。
村里的孩子们也都知道这个故事,他们经常来看黄鼠狼一家,还给它们起了名字。最大的那只被叫做"黄将军",因为它总是很威严地坐在鸡窝顶上。
"爷爷,黄将军真的会报恩吗?"村里的小孩子问李大伯。
"会的。"李大伯笑着摸摸孩子的头,"只要你善待它们,它们就会善待你。"
春去秋来,靠山屯的故事传播得越来越远。有人专门写了文章,有人拍了纪录片,还有人把这个故事写进了教科书。但对于李大伯来说,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和那只黄鼠狼之间建立了一种超越物种的友谊。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李大伯会想起三年前的那个夜晚,想起月光下黄鼠狼的眼神。当时他只是凭着一时的善念做了一个决定,没想到这个决定会带来如此深远的影响。
"也许这就是缘分吧。"他常常这样想。
现在,靠山屯已经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型。村民们不再害怕山里的动物,动物们也不再把村庄当作敌对的地方。大家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相互依存,相互帮助。
黄鼠狼一家依然生活在附近的山林里,但它们经常会下山来看看老朋友。每当李大伯看到它们的身影,心里就会涌起一股暖流。那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也许叫做感激,也许叫做友情,也许就是生命与生命之间最纯粹的联系。
王婶有时候会感慨地说:"老李,你说咱们这辈子能遇到这样的事,是不是特别的幸运?"
李大伯总是笑而不答,只是看着远山上的云彩。他知道,这不仅仅是幸运,更是一种选择的结果。当初如果他选择了报复,选择了仇恨,就不会有今天的一切。
生活就是这样,你给世界什么,世界就会回报你什么。善意会传递,友情会延续,而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选择,往往会改变整个人生的轨迹。
在靠山屯,人们依然会讲述李大伯和黄鼠狼的故事。那个故事告诉大家,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仍然存在着最简单也最珍贵的东西——善良、信任、和对生命的敬畏。
夕阳西下,鸡圈里传来阵阵咕咕声。李大伯坐在院子里,看着那只老黄鼠狼带着它的孩子们在草地上玩耍。这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世界仿佛只剩下了这份宁静和美好。
这就是靠山屯的故事,一个关于报恩、关于善良、关于奇迹的故事。它提醒着每一个人,无论世界如何变化,内心的善良永远不会过时,对生命的敬畏永远值得坚持。
而那只黄鼠狼,将永远被记住,不是作为一个偷鸡贼,而是作为一个知恩图报的朋友,一个跨越物种界限的灵魂伴侣。
发布于: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