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以后才明白:心软是病,情深致命

作家马德说,中年人最大的功课,是学会冷漠。

年轻时,我们总以为温柔待人、掏心掏肺是一种美德;

以为毫无保留地付出,就能换来别人同样的真心。

可经历世事后才明白:

毫无底线的善良,往往换来得寸进尺;奋不顾身的深情,常常被辜负得遍体鳞伤。

中年人的两大死穴,就是心太软,情太深。

1

心软是病

在网上看到一则提问:为什么心软的人总是活得这么累?

高赞回答颇为戳心:

“别人一个眼神,你就心疼;别人一句道歉,你就原谅。

总是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被别人的情绪牵着走,你不累谁累?”

我们往往就是生活中那个心软的人,总是处处妥协,事事退让。

殊不知,太过在乎别人的感受,注定自己不会好受。

俞敏洪曾讲过多年前自己遭遇抢劫,险些丧命的一次经历。

当时,他预付了20万,租了一个度假村用于学生培训。

培训结束后,实际费用是17万,按照合同度假村老板需要退还3万块钱。

可这位老板早把这笔钱挥霍一空,根本拿不出钱退还。

于是,他可怜巴巴地向俞敏洪求情。

看到老板这副样子,俞敏洪心肠一软,大手一挥说:“实在没有就算了。”

就是这句话,让这个老板意识到俞敏洪人傻钱多,继而心生歹念。

某天傍晚,他找准机会,向俞敏洪注射麻醉剂,盗取俞敏洪家中巨款,随后逃之夭夭。

后来,警察发现了俞敏洪,并将他送往医院抢救。

苏醒后的俞敏洪,庆幸自己大难不死,但他也终于明白:

我对这人太好了,所以他一想犯罪就来找自己。

正是因为自己过度的善良和心软,才给了坏人可乘之机。

《夏目友人帐》里有句台词:总是抱着心软的想法,伤害最终就会降落到你身上来。

那些好心肠的人,对他人总是很难说“不”,对身边的请求也照单全收。

可事实上,你的好,不一定能换回领情与感恩,反而会激发他人内心深处的恶念。

中年以后,人际关系往往更趋复杂。

心太软的人,注定会成为别人的免费血包,直至被榨干全部价值。

2

情深致命

这世上有一条蒙蔽人的毒鸡汤是:有情饮水饱,无爱催人老。

很多人都曾以为,人生之幸莫过于遇见心中所爱,为此尝尽再多苦累,也值得。

然而,情爱本身就是最虚无缥缈的东西。

中年以后,太过深情,对感情寄予太高期待,注定会落得悲惨的下场。

看过茨威格的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故事中,女主对风流倜傥的作家R一见钟情,自此便开启了她献祭式的爱情。

从此她不外出,不交友,一心只想着如何追随捕捉R的身影。

后来为了接近R博取其欢心,她更是不惜放低自尊,以露水情人的方式与对方交往。

在那之后,明知R已另觅新欢,怀了孕的她还是想要留住这份爱的证明,坚持生下孩子。

但天不遂人愿,没多久,孩子就患流感早夭,她也因此精神崩溃,患上重病。

临终之际,她写下自己的一腔衷情,以信件的形式寄给了R。

可即便读完了这封信,R的脑海中依然回想不起她的模样。

为了这份感情,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可换来的不过是一场自我感动的戏码。

很多时候,痴情不是美德,而是一种执念。

看似是为爱勇敢,实际上,是一个人心智不够成熟的表现。

自身独立性不足,就会转而过度依赖他人,寻求情感来填补自己的内在空缺。

到最后,既背离了追寻幸福的初衷,又给自己留下累累伤痕。

张爱玲说: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可尘埃里的花,终究难逃被践踏的命运。

中年以后,你若把感情看得太重,那它迟早会化作刺向你的利刃,毁掉你的下半生。

3

作家贾平凹,以前待人特别热情。

每次待在家里,都有朋友拜访,不是请他参加活动,就是求一副他的墨宝。

有时候他想拒绝,又怕对方嫌他不近人情。

时间久了,他被这些琐碎的人情之事折磨得痛苦不堪,甚至没法写作。

后来,再有人上门,他就拒绝开门,一概不见。

正是如此,他才得以摆脱这些关系,创作出了许多优秀作品。

《半月谈》里有句话:深情总是被消耗,绝情一点,才能把自己的生活经营好。

经历得多了,你就会明白,人心才是最凉薄的东西。

所有的绝情,都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人生最好的成全。

作家苏青在嫁给丈夫李钦厚后,就一直在忍受对方的花心和坏脾气。

但为了留住这段婚姻,苏青选择了默默隐忍,并在十年的时间里为李家诞下四女一男。

遗憾的是,她的委曲求全,换来的却是丈夫愈来愈明目张胆的轻视。

一次,家里没米下锅,苏青想向丈夫拿点钱作生活费,结果对方伸手就给了她一巴掌。

一掌惊醒梦中人,苏青终于意识到:眼前的男人不值得她任何留恋,离婚是唯一出路。

于是她不顾别人劝阻,毅然离婚,独自带着孩子生活。

最终靠自己的努力,苏青不仅靠《结婚十年》成了畅销书作家,还凭借其经商才干,当上了杂志社社长。

作家小野说,可以真心待人,但不必执着于人。

中年以后,留不住的关系,且随它去;唤不回的感情,且让它走。

把宝贵的时间、精力用来精进自己,提升自己,过自己喜欢的生活。

到那时,你终会发现:跨过情关,天地皆宽。

没有人比你自己更重要,无论有没有人爱你,也都不会妨碍你做更明媚恣意的自己。

中年人的清醒,是从学会“薄情”开始的。

薄情,不是变得冷酷,而是知道节制。

把你的好,留给值得的人;把你的爱,留给知道珍惜的人。

《增广贤文》里说:“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想要生活顺心,一定要对感情保持适当距离和分寸。

人到中年,适度心硬,才能保护自己的柔软;学会薄情,才能守护真正的深情。

点个赞吧,与朋友们共勉。

发布于:安徽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