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将军”扎卢日内:乌克兰再不改 俄乌将打到2034年

乌克兰前武装部队总司令扎卢日内在接受“左岸”频道专访时抛出一则重磅预测:如果维持现有战略,俄乌冲突可能持续至2034年。

这位被称为“铁将军”的军事强人,如今虽远赴伦敦担任大使,言论依然震动基辅政坛。十年战争尚未停歇,再拖十年意味着什么?乌克兰的未来笼罩在浓重阴影中。

扎卢日内敏锐指出,自2024年阿夫杰耶夫卡战役结束后,战场态势已发生根本性转变。俄军放弃大规模领土推进战术,转而采用系统性消耗策略——目标直指乌军有生力量和战争资源。

前线变成一台巨型绞肉机,俄军依托雷区、重炮与新型无人机构建死亡陷阱乌军每寸推进都需支付高昂生命代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乌克兰前武装部队总司令扎卢日内

更令人忧心的是,乌克兰在技术竞赛中正被甩开身位。俄军率先装备光纤FPV无人机,将火力覆盖范围扩展至50公里纵深,精准打击乌军后勤节点与炮兵阵地。

而乌军无人机项目却陷入停滞,扎卢日内痛心疾首:“我们卡住了,敌人却找到了出路”。技术代差正转化为战场上的致命鸿沟

扎卢日内与泽连斯基的路线之争早已是公开秘密。担任总司令期间,扎卢日内力主“失地存人”,反对与俄军硬拼消耗。他主张采用灵活战术保存精锐兵力,以时间换取战略转机。这一思想获得北约军事顾问的普遍认同。

泽连斯基却因政治考量坚持“寸土必争”。总统需要向西方展示乌军战斗力以维系援助,导致巴赫穆特战役演变成惨烈绞肉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

当扎卢日内建议撤出精锐部队时,泽连斯基直接下令死守。最终乌军损失近2万北约训练的精锐,扎卢日内也被解除兵权“发配”伦敦。战略分歧的苦果由整个国家吞咽。

扎卢日内对所谓西方驻军计划的辛辣嘲讽,暴露出乌当局的苦涩处境。当法国提议组建“意愿联盟”在乌部署部队时,这位铁将军直言:“他们能击落基辅上空的500架无人机吗?还是穿着漂亮红裤子来作秀的?”

没有美国提供核保护伞,欧洲国家根本不敢直面俄罗斯。象征性驻军除了政治表演,对战场毫无价值。

更现实的危机是军援缩减。扎卢日内早在2024年初就警告:乌克兰必须做好西方援助持续减少的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扎卢日内去年曾警告乌克兰必须做好西方援助持续减少的准备

他呼吁国内加快军工自主化,重点发展无人机与电子战能力。然而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基辅决策层仍将希望寄托在飘摇不定的外援上。当俄军工产能全开时,乌军炮弹匮乏的困境愈发尖锐。

2034年并非随意推测的数字。扎卢日内解释,冲突实际始于2014年顿巴斯战争,若延续当前轨迹,总时长将达二十年

支撑这一预判的是冰冷的兵力数据——乌军兵源枯竭已达临界点。征兵部门已开始征召60岁以上老人和女性入伍,而俄军仍从偏远贫困地区持续补充兵员。

扎卢日内预测,俄军人力资源优势或于2026年迎来转折点。届时普京将被迫在两大选项间抉择:要么触碰政治红线征召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大城市兵员;要么接受攻势能力衰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乌克兰国旗

对乌克兰而言,这微弱曙光需以两年血肉消耗为代价,国家能否支撑到那一天仍是未知数。

面对绝境,扎卢日内开出药方:乌克兰必须用技术革命取代消耗战。他主张集中资源发展不对称作战能力,尤其是人工智能控制、无人机集群和电子战系统。俄军虽在传统火力占优,但其庞大编制面对技术突袭同样脆弱。

历史教训近在眼前。2023年乌军依靠西方情报与“星链”系统屡创战绩,如今却因技术迭代缓慢重陷被动。

扎卢日内疾呼:“未来战场趋势是算法决胜,而非人海冲锋”。当俄军光纤无人机肆虐战场时,乌军作坊式的小型无人机生产体系显得如此苍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扎卢日内称未来战场趋势是算法决胜,而非人海冲锋

日落基辅,街灯次第亮起。防空洞里躲避无人机袭击的孩童或许不懂2034年的含义,但每个乌克兰成年人都清楚:若真打到那一天,意味着两代人在战火中老去。

扎卢日内的警告是最后警钟——技术突围亡国灭种,乌克兰站在历史十字路口。当西方盟友的掌声渐息,这个民族的命运终究要由自己拯救。

上一篇:中国既不买白兰地也不放松稀土出口 冯德莱恩白跑一趟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