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控股中报收利双增股价却连续大跌 “共同成长持股计划”或遭质疑

8月28日,顺丰控股交出了一份营收同比增长9.26%、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9.37%的半年报成绩单,并发布了名为“共同成长”的员工持股计划。

次日,顺丰控股A股收跌7.91%,H股暴跌11.62%,资本市场似乎在用脚投票,表达了对公司半年报以及同步推出的“共同成长”激励计划的质疑。

中报显示,顺丰控股实现营收1468.58亿元,同比增长9.26%;归母净利润57.38亿元,同比增长19.37%。其中,第二季度单季净利润同比增长21.02%,扣非净利润增长3.46%。

此外,公司总件量达78.5亿票,同比增长25.7%,但收入增速仅为9.26%。这种“量增价跌”的现象,暴露出快递行业价格战仍在持续。

顺丰的毛利率数据证实了市场的担忧。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13.22%,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毛利额191亿元,同比仅增长4.1%,远低于营收增速。

尤其是第二季度,公司单季度毛利率为13.1%,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这反映出顺丰在规模扩张的同时,盈利能力正在承受压力。

汇丰研究指出,顺丰第二季度经常性净利仅同比增长3%,不仅差于市场预期,也远低于该行预测的中十位数增长。

顺丰推出的“共同成长”持股计划也是引发市场担忧的重要原因。该计划规定控股股东明德控股(实控人为王卫)无偿赠与不超过2亿股A股股票,员工无需出资。

根据计划,自2025年起,未来9年公司每年授予参与人合计不超过1.8亿份虚拟股份单元,9年合计授予不超过16.2亿份虚拟股份单元。

市场担忧的焦点在于,一方面,根据股份支付会计准则,这些赠与股份需按公允价值在等待期内计入费用;另一方面,业绩考核要求极为宽松,仅要求“授予当年度净利润增长率为正”。

此外,股份支付带来的费用摊销也将直接冲击公司未来利润。根据公司公告口径及外部测算,2025年计划授出约8114万份虚拟单元,对应当年摊销费用约4.25亿元。

这还只是九年计划的第一步,对利润表的“细水长流”式侵蚀将成为一道“结构性成本”,这是股价短线最不愿意看到的事。

市场更担忧的是,控股股东通过无偿赠与股票方式变相套现。虽然顺丰声称此举旨在实现员工与公司的长期价值绑定,但投资者担心这可能导致股权稀释和未来抛压。

顺丰的业务结构同样暗藏风险。虽然速运及大件上半年净利约53.85亿元,同比增长12.3%,但供应链与国际业务仍亏损约3.0亿元。

若剔除泰国KEX亏损4.3亿元及并购KLN融资利息2.9亿元,供应链及国际业务可比口径净利约4.3亿元,显示公司海外扩张并非一帆风顺。

汇丰研究认为,顺丰强调未来三至六个月持续投资网络建设,以建立更强竞争优势。但前期投入的资源可能导致2025年下半年盈利增长暂停。

顺丰面临的行业困境也是市场担忧的重要因素。快递行业监管层面虽然高频释放“反内卷”信号,广东等“产粮区”也尝试上调快递底价,但行业单票价格仍在下行。

同行纷纷加码产能、自动化与干线运力,固定资产与网络半径仍在扩张。这意味着即使行业“涨价”,竞争优势也会被更快地套利、再内卷一次。价格战的阴影依然笼罩着整个行业。

注:本文创作借助AI工具收集整理市场数据和行业信息,结合辅助观点分析撰写成文。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