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航空中报净利逆势下滑14% 低成本航空模式遭遇全服务航司降维打击

2025年上半年,春秋航空营业收入103.04亿元,同比增长4.35%,但归母净利润却同比下降14.11%至11.69亿元。作为国内首家低成本航空公司,春秋航空虽然继续保持盈利,但其增速放缓的趋势已经显现。

在利润总额实际上增长2.6%的情况下,净利润下滑主要源于去年同期使用的税盾效应消失。然而,更深层次的问题正在浮现,单位收益下滑、客座率下降、口碑争议频发,这家长期领跑中国航空业盈利能力的低成本航空公司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2024年上半年,春秋航空所得税仅1.434亿元,而2025年同期达到3.743亿元。这种差异主要源于前期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亏损在使用上的时间差异。

如果看税前利润,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际利润总额为15.43亿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15.04亿元还有所增长。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尽管净利润下滑,公司仍然能够推出4.18亿元的现金分红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春秋航空一直引以为傲的高客座率正在出现松动。2025年上半年,公司综合客座率为90.5%,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

其中国际航线客座率86.9%,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这与国际航线运力大幅增加41%形成鲜明对比。

在上市航司中,春秋航空是唯一一家客座率下滑的公司。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国有三大航客座率均有所提升。

作为低成本航空模式的核心,春秋航空在成本控制方面开始面临压力。

2025年上半年,公司单位ASK成本为0.303元,同比下降3.5%。但这主要得益于航油价格下降带来的燃油成本降低,单位燃油成本0.102元,同比下降12.6%。

令人担忧的是,单位非油成本不降反升,达到0.201元,同比增长1.9%。飞机发动机成本、维修成本及起降费的增加,给公司非油成本摊薄带来压力。

春秋航空面临的最大挑战来自全服务航空公司的“降维打击”。

过去,春秋航空依靠“减服务换低价”策略立足市场。如今,全服务航空公司开始“下沉”,用近乎廉航的价格提供包含行李托运和餐食的服务。

数据显示,2024年全服务航空经济舱平均票价较廉航的溢价,已从2019年的42%骤降至18%,春秋航空的价格吸引力大幅降低。

在努力控制成本的同时,春秋航空因严格的行李规定和高额的退改签费用面临广泛的用户批评。

乘客们报告了各种极端情况,有人卸下行李箱轮子以符合尺寸要求,有人扔掉行李箱改用手提袋,还有人在机场被迫丢弃物品以符合7公斤的重量限制。

退改签政策也同样苛刻:有乘客提前一个月退票仍被扣除400多元,还有人在起飞前4小时退票,1028元的机票只退回222元。

这些措施虽然短期内增加了收入,但却可能损害长期品牌形象和顾客忠诚度。

民航局倡导的“反内卷”行动可能有助于减少恶性低价竞争,2025年行业供给收缩确定性较强,这可能缓解票价下行压力。

但公司仍需要解决商业模式转型的难题。如何在控制成本的同时提升服务体验,如何在国际航线找到差异化定位,如何避开与全服务航司和高铁的直接“价格战”,这些都是决定春秋航空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

注:本文创作借助AI工具收集整理市场数据和行业信息,结合辅助观点分析撰写成文。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