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袋“蹦极”引发热议,无绳蹦极的安全谁来保障?

□郭虞琪(西京学院)

近日,贵州花江峡谷大桥无绳蹦极测试视频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视频中,沙袋从高处垂直坠落入下方安全网,画面惊险,激起网友对这项新型极限运动安全性与体验方式的热议。10月19日,花江峡谷大桥无绳蹦极项目工作人员表示,该项目目前处于测试阶段,预计10月22日后正式对公众开放。(10月20日 光明网)

近年来,蹦极作为极限运动,因兼具刺激性和健身功能,吸引不少年轻群体和健康爱好者。贵州花江峡谷的无绳蹦极与传统蹦极依靠弹性绳索缓冲不同,体验者不系任何安全绳,从20-50米高的跳台自由落体跃下,坠入约160㎡的巨型固定安全网中。安全网四角固定,承接体验者后会自动下降至平台,方便体验者离开。

网友热议的核心点无非是无绳蹦极的安全性有待考证:首先,视频中用的是150斤与200斤两种规格的沙袋,显然测试结果说服力有限。比如体重过轻者就可能因惯性不足增加偏移风险;若未对准安全网中心,易撞边缘支架或坠落到网外;环境变量如峡谷大风也可能影响坠落轨迹,甚至引发事故,风险系数较高;其次,测试本身存在局限性,沙袋本身无法完全模拟人体坠落时的姿态。人在自由落体触网时承受的冲击力可能损伤关节、腰椎,尤其是本身有心脑血管疾病、脊椎问题或高度近视者,风险则更高;再者,景区是否有定期专业检测,让第三方机构对安全网的断裂强力进行测试,对固定装置进行超声波探伤。

2025年8月,湖北某地景区就曾发生蹦极事故,有目击者称,有游客坠水受伤。有绳蹦极尚且发生事故,无绳蹦极的风险更不容忽视。而比技术风险更令人担忧的,是国内缺乏针对“无绳蹦极”的安全标准,安全网材质、检测频率等均依赖景区自检。公众只能呼吁相关部门应尽快补上监管空白,并要求公开安全数据和检查报告,以便消费者清楚了解该项运动的风险。

极限运动的魅力在于挑战自我,而非挑战安全底线。无绳蹦极以“无束缚自由落体”为卖点,试图用安全网替代传统绳索,尽管景区通过沙袋测试回应质疑,但人体实际落网冲击、风力变量等风险仍需等待实践验证。唯有监管到位、运营守规矩、公众存理性,才能让“心跳体验”可控,让极限运动走得更稳。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发布于:湖南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