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两大巨头联袂访华 中方回应与其“约法三章”

冯德莱恩和科斯塔带着欧盟的期待与焦虑,将于7月24日踏上访华行程。他们本想借“中欧建交50周年”的节点,为陷入困境的欧盟打开一扇外交突破口,却没料到,在中方正式确认行程的通报中,既没有“欢迎”二字,也没有丝毫客套,取而代之的是一份冷静克制的“约法三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德莱恩和科斯塔将于7月24日踏上访华行程

这场峰会,原本是欧盟争取喘息的机会。冯德莱恩和科斯塔一同访华,是欧盟层面极为罕见的“重量级组合”,背后承载的是欧洲一体化的焦灼与现实压力。

可中方的回应却冷静到近乎冷淡,“经双方商定”这五个字,明确表达出此次来访并非中方主动邀请,而是迫于现实的“被动接受”,更没有安排礼节性的欢迎仪式,更没有为此次峰会营造所谓“节庆氛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关报道截图

访华的背后,是欧盟内外麻烦缠身。仅在一周前,冯德莱恩提出的长达7年的2万亿欧元预算案就被德国否决。这份预算案原本希望将欧盟国防预算提升至1310亿欧元,同时设立1000亿欧元对乌克兰的援助基金。

预算的失败,直接暴露出欧盟内部的分裂,尤其是德法之间围绕对美政策的分歧日益激烈。德国希望妥协换关税优惠,法国则坚决反对。欧盟内斗不断,冯德莱恩此行也成了她在外交场合中寻找“支点”的一次关键尝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冯德莱恩 资料图

中方并未被动接受欧盟的安排,而是主动设置议程。在北京公布峰会日程时,除了信息量极大的“商定”措辞,中方还取消了原本安排的合肥商务行程。原计划24日峰会结束后,两位欧盟领导人将前往合肥出席中欧商业论坛,这本是为欧方提供的延伸外交平台。

如今,这个安排被取消,只留下“当天到、当天谈、当天走”的紧凑行程,意味明确:这场峰会是务实对话,绝不搞形式主义,更不是欧方刷存在感的“外交作秀”。

中方还通过外交部明确提出三点要求,堪称“约法三章”。首先,中方要求欧方对中欧关系要有“全面”的认识,不能因一事而否定全局。接着,中方强调“辩证”看待分歧,不能被个别矛盾绑架整体合作。最后,中方提出“发展”视角,希望欧盟能从未来五十年的战略高度出发,放弃短视的政治算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交部做出回应

当然,“约法三章”并非是空穴来风。就在冯德莱恩访华前夕,欧盟出台对俄第18轮制裁方案,悍然将10家中国企业和两家地方银行列入黑名单。

欧方对中俄正常经贸往来横加指责,理由不过是“怀疑”这些实体与俄罗斯军事能力有关,毫无证据,也无国际法依据。中方对此强烈反击,外交部和商务部连发声明,明确表示将采取反制措施,绝不容忍非法单边制裁。

更具戏剧性的是,冯德莱恩本人曾放话称,如果中方不在30天内解除稀土出口管制,她将取消访华。

但事实是,中国的稀土政策未作丝毫调整,而她最终还是选择登上飞往北京的航班。这不啻于一次“自我打脸”,也让中方进一步看清欧方外交话术背后的空洞与虚弱。

电动车问题,是此次峰会的焦点之一。自2024年10月欧盟发起反补贴调查以来,中欧在该领域的摩擦不断升级。欧方最高拟对中国电动车征收35.3%的附加关税,意图通过构建贸易壁垒保护本土产业。

中方提出以“最低价格机制”取代惩罚性关税,借鉴2013年光伏案的经验,进行对话解决。但欧方至今未展现足够政治意愿,谈判拖延三月,技术部分已基本完成,政治层面却迟迟不肯松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国旗和欧盟旗帜

在中方看来,这种做法不仅拖累合作节奏,也损害中欧之间的信任基础。中欧投资协定原本是中欧合作的重要支柱,但欧方自2021年冻结谈判后,始终无意重启。

今年4月,中方解除了对5名欧洲议员的制裁,释放了改善关系的善意。欧方却拒不回应,甚至明确表示“当前无重启意愿”,这等于亲手关上了扩大合作的大门。

欧盟曾试图将此次峰会设在布鲁塞尔,并安排中方领导人访问欧洲,以彰显建交五十周年的纪念意义。

但中方早已表态,不会为象征意义而出访,更不会被动配合欧方的节奏。最终,峰会地点定在北京,行程安排由中方主导,这既是对中欧实力对比的真实反映,也是对欧方态度的有力回应。

冯德莱恩此次访华,正值中美欧三角关系剧烈变动之际。特朗普已明确表示,将对欧盟商品加征15%至30%的关税,欧盟面临前所未有的外部挑战。

本应在这种压力下与中国联手抱团取暖,欧盟却始终在中美之间反复横跳,试图通过“对华强硬”讨好美国。

事实证明,这种策略只是自取其辱。特朗普并未因欧盟对华示强而手下留情,反而得寸进尺,欧盟在中美夹缝中已无退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特朗普 资料图

冯德莱恩之所以执意访华,除了寻求缓解当前困局,也寄望于中国在俄乌问题上的影响力。欧盟一厢情愿地认为,中国是俄罗斯经济命脉的“关键支点”,因而执着要求中方“对俄施压”。

但中方早已多次明确态度:中俄合作是正常、合法、互利的双边关系,任何国家都无权干预。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角色,是推动和平谈判,而非选边站队。欧方的这些期待,既不现实,也不合理。

面对欧方的战略摇摆和外交骚操作,中方的回应始终保持冷静、克制、坚定。没有激烈的言辞,没有恶意的抨击,有的是立场清晰、逻辑严密的回应。

中方向来不拒对话,但也不允许任何形式的胁迫与挑衅。这种稳中有力的外交姿态,正是对外部纷扰最好的回击,也是中国维护国家利益与全球责任的体现。

过去五十年,中欧贸易额从几十亿美元增长到近万亿美元,人员往来、技术合作、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这些成果的取得,靠的是相互尊重与战略互信。如今,在全球格局剧变的背景下,中欧更应守住合作初衷,避免让短视的利益干扰长期的战略对话。

冯德莱恩与科斯塔此行收获几何,最终取决于他们是否真正理解中方“约法三章”的分量。如果只是走个过场,峰会自然也只能停留在表面。如果能带着诚意回应中方关切,中欧关系或许还有转圜的空间。

中方已开门设席,就看欧方是否愿意放下架子,坐下来说人话、办正事。未来的路,中欧要不要一起走,答案其实早已写在中方冷静的“约法三章”里。

信息来源:
外交部:中方期待欧方以全面、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中欧关系
2025-07-21 15:35·澎湃新闻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