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离婚排队人爆满,暴露的扎心真相:年轻人不结婚、不生孩子,或许不少是父母导致的

 |深海

最近,一则关于离婚登记和结婚登记对比的词条登上热搜,瞬间引发热议。

不少网友表示,现在民政局门口离婚排队的人爆满,结婚的却没几对,真是让人唏嘘。

为人父母,年岁渐长后,最大的心愿莫过于看着儿女步入美满婚姻,把日子过得安稳妥帖

可让不少父母辗转难眠的是,如今年轻人离婚的越来越多,还有不少孩子明明到了该谈婚论嫁的年纪,却迟迟没有成家的打算

很多人说,是年轻人不愿负责和太自我了。

也许更该反过来问一句,他们对婚姻的恐惧、逃避和拒绝究竟源于何处?

深究背后的缘由,答案可能比想象中更扎心

除了外部环境的种种影响,许多年轻人不结婚、不生孩子,或许是父母导致的。

正如一位心理学家指出:

“当孩子从小目睹失败的婚姻,他们本能地恐惧重蹈覆辙,要么拒绝进入婚姻,要么在婚姻里复刻父母的错误。”

父母的婚姻状态,早已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性格底色人生选择。

父母和子女的关系

塑造子女的性格和人际交往模式

在《奇葩说》节目中,马东向心理学家武志红提出一个问题:

很多人把长大以后的所有不顺心、不如意,改不了的毛病,克服不了的性格障碍,都归结为原生家庭,有那么严重吗?

武志红毫不犹豫地回答

步入中年后我们会发现自己在婚姻里的沟通方式、对待朋友的态度、甚至教育子女的模式,都隐隐带着父母的影子。

家庭是子女的第一所学校在这所学校里,子女学习如何去爱、如何处理矛盾、如何经营一段关系。

如果一个家庭中,父母终日争吵,或是冷漠相对并且动辄迁怒孩子,那么孩子便很难汲取到正向的能量。

生活中出现问题时,被父母指责长大的孩子,往往只会用争吵回应;在父母冷漠情绪中成长的少年,常常只会用逃避应对。

从性格塑造到对亲密关系的认知、相处原生家庭的影响贯穿在子女成长的每一个阶段。

《都挺好》中苏明玉的母亲赵美兰将对婚姻的不满全撒在女儿身上,用女儿是泼出去的水否定明玉的价值,却对儿子无底线地纵容。

母亲对自己的苛刻与刻薄给明玉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心理伤痕。

长大后明玉即便在外能独当一面,内心深处的不安与疏离在亲密关系中显露无遗。

她在和朋友相处时落落大方,却不懂如何真正敞开心扉暗地里帮助家人,却拒绝与他们同桌吃饭,即便遇到真心相待的石天冬,她的第一反应是逃避......

剧中有个让我记忆犹新的场景:

一次明玉对着精神恍惚的父亲苏大强厉声争执,苏大强突然指着她,带着恐惧喊出赵美兰!你就是赵美兰!

明玉才猛然意识到,自己极力逃避的母亲形象,早已内化为自己性格的一部分。

她用母亲同样的强势来保护自己,却不知这种防御机制恰恰复制了母亲处事的方式

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影响之深远,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

有些年轻人,并非不想恋爱结婚,而是从来没有感受过家庭的温暖,早已失去了建立健康关系的能力。

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决定了我们与世界相处的方式;我们对待子女方式恰恰是给子女最好的人生范本。

这种代际传递的力量,既令人敬畏,也发人深省。

父母的相处模式

影响子女的亲密关系和婚姻观

在现实里,不少家庭都上演着这样的剧情:

父母的婚姻充满了矛盾与冲突,一辈子在吵闹中度过,离婚后也无法平静地各自生活。

而他们的孩子,长大成人、步入婚姻后,也多半会遭遇诸多坎坷,婚姻之路走得格外不顺。

事实上,父母的相处模式,不仅影响着孩子对婚姻的看法,更影响着他们未来在婚姻中的行为和态度。

如果父母之间能够相互理解和包容,经常表达对彼此的爱,那么孩子就会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会如何与伴侣建立健康、稳定的关系。

相反,如果父母之间充满了指责和抱怨,孩子就会对婚姻产生负面的认知,认为婚姻是痛苦的、可怕的,从而对婚姻望而却步。

脱口秀演员王思文曾在节目里直言:

我第一次结婚肯定是要离的。我们家人几乎没有没离过婚的,没离婚的也是动动荡荡走到了今天。

王思文从小就经历了父母离异,家里长辈也多有离婚经历姥姥离过两次,妈妈离过五次,小姨也有过离婚的经历。

因此在她的成长认知里,婚姻不幸是常态,反倒是婚姻幸福显得格外反常。

观察那些婚姻幸福的家庭,你会发现一个共同点:父母都有经营家庭的智慧。

婚姻不是找到对的人,而是成为对的人这种成为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父母的示范。

莫言女儿管笑笑曾在采访中说过:

我觉得婚姻是很需要勇气的事,一段婚姻如果维持得好,是可以把人的美德激发出来的。

而我对婚姻的这种想往和信念,完全来自父母给我营造的和睦家庭氛围。

莫言与妻子杜勤兰相伴四十余载,始终相濡以沫,而他们的婚姻也让女儿管笑笑读懂了幸福的模样。

当管笑笑将男朋友带回家时,莫言表面轻描淡写地说“还行”,背后却默默观察了许久,最终认定对方是可以托付女儿的人,放心地将她交托出去。

莫言与妻子用自身的幸福婚姻为女儿树立了榜样,让女儿对亲密关系充满信心;

在女儿面临人生选择时,又能给予充分的尊重与信任,不横加干涉,却在背后默默守护。

人生本就充满变数,一家人朝夕相伴,日子自然有顺境也有波折。

一对有滋养力的父母懂得通过正确的相处模式,增强整个家庭的向心力

在经营家庭的过程中,让子女拥有经营婚姻的能力,既能勇敢表达爱意,也懂化解矛盾,让自己的小家庭充满温暖与力量。

父母对待婚姻的格局

决定了子女未来的幸福高度

很认同心理学者张怡筠说的一句话

“父母亲存在的最大意义,不是给予孩子舒适和富裕的生活。

而是,当你想到你的父母时,你的内心会充满力量,会感受到温暖,从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以此获得人生真正的乐趣和自由。”

人到中年,我们既是父母的子女,也是子女的父母

站在人生的中途,一边回望自己的来路,一边铺就孩子的前路才真正懂得:幸福是一种可以传承的能力。

并非任何刻意的教导,而是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自然流露的潜移默化。

杨澜曾经说过:父母的格局,就是父母的活法,你想如何过一生,也会影响到孩子的格局

这种影响往往超越婚姻形式本身,关键在于父母如何诠释责任与爱的真谛。

到了这个年纪不少朋友都经历过婚姻的波折。

有的夫妻吵吵闹闹过了一辈子,有的最终选择分开但无论婚姻如何,我们最放不下的,始终是孩子。

看着子女因为我们的婚姻问题而痛苦,甚至对爱情失去信心,这是为人父母最揪心的事。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明白处理婚姻问题的方式,往往比问题本身对孩子的影响更大。

首先,别把恩怨带给孩子

生活中,很多人往往习惯把最坏的情绪带给家人,却忘了子女正在默默承受一切。

无论和另一半的关系是否融洽,都请记住在孩子面前,要给对方留一份体面不说对方的不是,不让孩子为难。

也千万别把孩子当倾诉对象,我们的委屈不该由孩子来承担。

其次,用实际行动证明爱还在

一家人一定要定期一起吃饭,重要日子一起出席看似平常的家庭仪式,恰恰是维系亲子关系的重要时刻

哪怕生活有摩擦,彼此的关心也能通过细节传递就算有隔阂,共同为孩子付出的心意也该清晰可见。

让孩子明白父母对他的爱从未改变这种稳定的爱,会成为孩子内心最坚实的底气。

最后,最重要的是活好自己的后半生

父母的生命状态,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子女最怕的,其实是看到父母在不幸婚姻中消沉。

无论选择继续还是分开,都要活出精气神让孩子看到我们始终有让自己幸福的能力,而婚姻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是幸福的全部定义

记住,父母对待婚姻的格局,就是孩子未来感情的教科书我们的豁达与智慧,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说

“好的人生,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状态;是一个方向,而不是终点。”

婚姻亦如此它不该是父母命运的重复,而应是每个人主动选择的重生。

愿所有婚姻中的人,都能在柴米油盐中守护爱的初心,让家成为彼此成长的沃土;

也愿所有婚姻外的人,都能在独处时修炼爱的能力,不因父母的遗憾而错过自己的花期。

当我们终于学会,不再重复父母的婚姻模式,而是用心经营自己的感情,我们便能守住自己的幸福,也为下一代铺就了通往幸福的道路。

发布于:北京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