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老阿姨说大实话:男人只要上60岁,对女人而言就只剩一个用处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李姐,你倒是说清楚啊,什么叫只剩一个用处?"

"急什么,你们这些年轻的懂什么。"李秀莲扇着蒲扇,眯着眼看向远处。

"我都四十多了还年轻?"

"四十多算什么,等你到了我这岁数就明白了。"

凉亭里的几个女人围成一圈,都等着李秀莲的下文,但她却闭口不言,只是那双细长的眼睛在人群中扫过,似乎在寻找什么。

01

春天的傍晚,阳光透过梧桐叶片洒在小区的石板路上,斑驳的光影像是被打碎的金子。李秀莲拿着一把竹骨蒲扇坐在凉亭里,身边围着几个邻居妇女。她五十六岁,头发已经花白,但梳得一丝不苟,身上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棉布衫。

"你们看那对,"李秀莲用扇子指了指不远处的一对老夫妻,"走了快四十年了吧,还是那副模样。"

众人顺着她的手指看去,是住在三单元的刘阿姨和赵大爷。赵大爷拎着一个马扎和钓鱼竿,刘阿姨跟在身后,手里提着一个保温盒。

"这赵大爷啊,"李秀莲摇着扇子,"退休后就成了钓鱼迷,一天到晚往河边跑。前两个月刘阿姨胃疼得厉害,躺床上起不来,你们猜他怎么着?"

"怎么着?"住在对门的王婶凑近了些。

"让儿子回来照顾,自己照样去钓鱼。"李秀莲的声音不大不小,正好够在场的人听见,"我路过他家,听见刘阿姨在屋里哼哼,他在门口穿鞋,嘴里还念叨着今天河里的鱼情好。"

王婶啧了一声:"这老头子,真是的。"

"所以啊,"李秀莲收起扇子,敲了敲膝盖,"男人只要上了六十岁,对女人而言就只剩一个用处。"

这话说得众人都竖起了耳朵,连路过的几个人也停下脚步。

"什么用处啊,李姐?"年轻一些的小媳妇问。

李秀莲却笑而不语,站起身拍拍衣服上的灰尘:"该回家做饭了。"

众人面面相觑,只能看着她慢悠悠地走向二单元的楼道。

02

陈慧在小区门口的超市里整理货架,听到外面传来的议论声。她五十岁,离异三年,一个人住在一楼的小套间里。超市是她盘下来的,虽然不大,但足够维持生活。

晚上八点,李秀莲推门进来买酱油。

"李姐,今天在凉亭里又说什么大实话了?"陈慧一边结账一边问。

"你也听说了?"李秀莲接过找零,"年轻人啊,总是好奇心重。"

"我不年轻了,都五十了。"

"五十算什么,我五十的时候还以为自己什么都懂呢。"李秀莲把钱装进布兜里,"等你再过几年就明白了。"

"那你倒是说说,男人六十岁后只剩什么用处?"

李秀莲停下脚步,回头看了陈慧一眼:"你真想知道?"

"当然。"

"那你就仔细观察观察,答案就在咱们小区里。"

说完,李秀莲推门而出,留下陈慧一个人在收银台后面发愣。

第二天上午,陈慧正在收拾货架上的蔬菜,门口走进来一个陌生男人。五十岁上下,身材不高不矮,穿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格子衬衫,头发梳得整齐,看起来很干净。

"老板,买点菜。"男人的声音很温和。

陈慧抬头看了他一眼:"刚搬来的?"

"嗯,四单元二楼。"男人选了几样蔬菜,又拿了两个馒头,"我姓张,叫张建军。"

"我是陈慧。"陈慧一边称重一边说,"一共十三块五。"

张建军掏出一张二十的递过去,陈慧找了钱给他。张建军接过零钱时,手指无意间碰到了陈慧的手心。

"不好意思。"张建军赶紧收回手。

"没事。"陈慧也觉得有些尴尬。

张建军拎着菜刚要走,却发现少找了五毛钱。陈慧也注意到了,赶紧从抽屉里拿出五毛钱递给他。

"谢谢。"张建军接过钱,"以后还来买菜。"

"好的。"

从那以后,张建军几乎每天都来买菜,有时买得多,有时买得少,但总是选在人不多的时候。陈慧渐渐发现,这个男人很细心,买菜时会询问哪些菜新鲜,哪些菜适合老人吃。

"你家里还有老人?"陈慧有一次忍不住问。

"我母亲,今年七十八了。"张建军挑着青菜,"她牙口不好,只能吃些软的。"

"那你真孝顺。"

"应该的。"张建军的脸上没有什么特别的表情,仿佛这是件再平常不过的事。

03

五月的一个下午,陈慧听到楼上传来争吵声。她探头一看,是五楼的周大爷和周奶奶在楼道里吵架。

"你看看别人家的老太太,身上哪件衣服不是新的?"周奶奶的声音很尖锐。

"新什么新,穿不坏就行了。"周大爷声音闷闷的。

"我这件外套穿了五年了,袖口都开线了。"

"开线缝缝不就行了。"

"你每个月退休金四千多,给我买件衣服怎么了?"

"钱要存着,万一有急用呢?"

陈慧摇摇头,继续整理货架。这样的争吵她见得多了,小区里的老夫妻,十对里有八对都是这样过日子的。男人退休后,对钱看得越来越紧,女人却觉得应该享受一下生活。

傍晚时分,李秀莲又来买东西。

"听见楼上吵架了吧?"李秀莲拿了一包挂面。

"嗯,还是为了买衣服。"陈慧收了钱,"周大爷也真是的,那么抠门。"

"抠门?"李秀莲笑了,"你以为他真抠门?"

"不是吗?"

"他怕老婆没人照顾,所以攒钱。"李秀莲说着,看向楼上,"男人到了这个年纪,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往往不是一回事。"

陈慧有些不解,但李秀莲已经转身离开了。

第二天早上,陈慧看见周大爷下楼扔垃圾。他走路有些慢,腰也弯了,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垃圾桶有些高,他费了很大力气才把垃圾扔进去。

"周大爷,身体还好吧?"陈慧问。

"还行,就是腰疼。"周大爷直了直腰,"年纪大了,毛病就来了。"

"那得注意保养。"

周大爷点点头,往回走了几步,又停下来:"小陈,我问你个事。"

"您说。"

"女人的衣服,什么样的穿着暖和?"

陈慧愣了一下:"您是说周奶奶的衣服?"

"她总说冷,我想给她买件厚点的。"周大爷的声音很轻,"但是不知道买什么样的。"

陈慧这才明白,原来周大爷并不是真的抠门。

"您可以去商场看看,有专门给老人穿的保暖内衣。"

"商场啊,我不太会挑。"周大爷有些犹豫。

"要不我陪您去?"陈慧提议。

"那太麻烾你了。"

"不麻烦,反正我下午没事。"

当天下午,陈慧陪着周大爷去了趟商场。周大爷在女装区转了很久,最后选了一件羊毛衫,价格不便宜,但他没有犹豫就买了。

回来的路上,周大爷说:"其实我每个月都会给她买点东西,只是不让她知道。"

"为什么?"

"她要是知道了,会觉得我们有钱了,就要买更多的东西。"周大爷苦笑了一下,"钱还是要留着的,万一她生病了呢。"

陈慧突然想起李秀莲的话,男人到了这个年纪,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往往不是一回事。

04

六月的天气越来越热,陈慧的超市里装了一台小空调。张建军还是每天来买菜,但时间改到了早上七点多,他说这个时候菜最新鲜。

有一天,张建军买了很多菜,陈慧帮他装进塑料袋时,发现袋子有些重。

"我来帮你提一下吧。"陈慧提议。

"不用,我自己来。"张建军接过袋子,但走到门口时,袋子破了,菜撒了一地。

陈慧赶紧过去帮忙收拾,两个人蹲在地上捡菜。张建军的手被塑料袋划了一道口子,渗出了血。

"你等等。"陈慧跑回店里,拿了创可贴给他贴上,"以后买这么多菜,记得要两个袋子。"

"谢谢。"张建军看着手上的创可贴,"总是麻烦你。"

"哪里麻烦了,邻居之间应该的。"陈慧重新给他装好菜,用了两个袋子,"这样结实一些。"

从那以后,张建军买菜时会主动要两个袋子。有时候陈慧进货,他也会帮忙搬一些重的东西。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自然了很多。

七月的一个傍晚,小区里发生了一件事。七十岁的吴大爷因为晚饭不合口味,对老伴发了脾气,吴奶奶一气之下跑出了家门。

陈慧正准备关门,看见吴大爷在楼下转悠,一会儿看看这边,一会儿看看那边,明显在等什么人。

"吴大爷,这么晚了还不回家?"陈慧问。

"等人呢。"吴大爷的声音有些沙哑。

"等谁啊?"

"老伴儿,她生气跑出去了。"吴大爷搓搓手,"平时这个点儿早就回来了。"

陈慧看了看表,已经八点半了:"她会去哪儿?"

"不知道,可能去女儿家了。"吴大爷在楼下踱步,"我给女儿打了电话,说没去。"

"那您回家等着吧,她总会回来的。"

"不行,我得在这儿等着。"吴大爷很坚持,"万一她回来了看不见我,会以为我不在乎她。"

陈慧有些诧异。平时吴大爷在小区里出了名的脾气暴躁,经常为一些小事和邻居争吵,对老伴也是动不动就发火。没想到老伴一出门,他就这么着急。

九点多,吴奶奶终于回来了。她从小区门口慢慢走过来,吴大爷立刻迎了上去。

"你去哪儿了?我找了你半天。"吴大爷的声音有些颤抖。

"出去转转不行吗?"吴奶奶冷着脸。

"行,当然行,但是下次告诉我一声。"吴大爷伸手去接老伴手里的包,"我担心你。"

"担心我?你不是嫌我烧菜不好吃吗?"

"我错了,我不该发脾气。"吴大爷低着头,"回家吧,我给你热菜。"

两个老人慢慢往楼上走,陈慧站在原地看着,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05

八月的天气闷热,陈慧家里的水管突然坏了。晚上七点多,水管接头处开始往外喷水,她试着自己修理,但越修越糟糕。

正在着急的时候,张建军敲门了。

"听见你这边有动静,出什么事了?"张建军站在门口。

"水管坏了,喷得到处都是水。"陈慧有些狼狈,衣服都湿了。

"我来看看。"张建军走进来,看了看水管的情况,"应该是接头松了,我去拿工具。"

十分钟后,张建军拎着一个工具箱回来了。他蹲在地上,仔细查看水管的损坏情况,然后开始修理。陈慧在旁边递工具,两个人配合得很默契。

半个小时后,水管修好了。

"试试吧。"张建军站起来拍拍手。

陈慧打开水龙头,水流正常,不再漏水了。

"太谢谢你了,要不然我今晚都没法用水。"陈慧真心实意地说。

"小事,举手之劳。"张建军收拾着工具,"以后有什么事尽管叫我。"

"这么晚了,要不在这儿吃个饭再走?"陈慧提议,"我正好买了些菜。"

张建军犹豫了一下:"不会麻烦吧?"

"哪里麻烦,你帮了我这么大忙。"

陈慧下厨做了三个菜,两个人坐在小餐桌前吃饭。灯光很暖,窗外偶尔传来汽车驶过的声音。

"你一个人住,会不会觉得孤单?"张建军问。

"还好,习惯了。"陈慧夹了一筷子菜,"你呢?就你和你母亲?"

"嗯,我以前结过婚,但没有孩子,三年前离了。"张建军的声音很平静,"我母亲身体不好,需要人照顾。"

"那挺不容易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张建军抬头看了陈慧一眼,"我觉得你是个好女人。"

这话说得很轻,但陈慧听得很清楚。她的脸微微发红,低头继续吃菜。

饭后,张建军帮着收拾碗筷。两个人站在水池边洗碗,胳膊偶尔会碰到一起。

"陈慧。"张建军突然叫她的名字。

"嗯?"陈慧抬起头。

张建军慢慢凑近,轻轻吻了一下她的额头。陈慧没有躲闪,只是心跳得很快......

"对不起,我..."张建军有些紧张。

"没关系。"陈慧的声音很小。

两个人都没有再说话,继续洗着碗。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微妙的氛围。

06

从那天晚上以后,陈慧和张建军的关系变得有些不同了。张建军还是每天来买菜,但两个人的对话多了一些私人的内容。有时候陈慧会留一些特别新鲜的蔬菜给他,张建军也会在她忙不过来的时候帮忙搬货。

一个周日的傍晚,两个人一起在小区里散步。路过凉亭时,看见李秀莲一个人坐在那里发呆。

"李姐。"陈慧走过去打招呼。

"小陈啊,散步呢?"李秀莲看了看张建军,"这是?"

"我朋友,张建军。"陈慧介绍道。

"您好。"张建军礼貌地点头。

李秀莲打量了张建军几眼,然后对陈慧说:"有空来家里坐坐,我给你泡茶。"

第二天下午,陈慧去了李秀莲家。李秀莲的家收拾得很整洁,客厅里摆着几盆绿植。

"昨天那个男人,就是新搬来的那个?"李秀莲一边泡茶一边问。

"嗯,人挺好的。"陈慧有些不好意思。

"看得出来,很稳重的样子。"李秀莲把茶杯推给陈慧,"你们发展到哪一步了?"

"李姐,您这话说的..."陈慧的脸红了。

"咱们都是过来人,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李秀莲坐下来,"我看他看你的眼神,不一般。"

陈慧低头喝茶,不知道该说什么。

"不过啊,"李秀莲话锋一转,"你还是要仔细观察观察。"

"观察什么?"

"男人的本性。"李秀莲的声音变得严肃,"特别是过了五十岁的男人,更要看清楚。"

"可是张建军才五十岁。"

"五十岁也不小了。"李秀莲摇摇头,"你还记得我之前说的话吗?男人一旦上了六十岁,对女人而言就只剩一个用处。"

"那到底是什么用处啊?"陈慧忍不住问。

"等你经历了就知道了。"李秀莲又是这句话。

陈慧有些失望,但也没再追问。她总觉得李秀莲知道什么,但又不愿意直说。

07

九月份,小区里发生了一件让人印象深刻的事。六十岁的孙大爷突然开始每天晚上陪老伴跳广场舞。

孙大爷平时是个很安静的人,除了上班下班,很少在小区里活动。退休后更是深居简出,邻居们都说他性格内向,不爱与人交往。

但是从九月开始,每天晚上七点半,孙大爷都会准时出现在小区的广场上。他不跳舞,就站在旁边看着,老伴跳累了就递水,热了就拿毛巾擦汗,还会帮着拎包。

陈慧有一次路过广场,看见孙大爷在给老伴整理衣服,动作很轻很细致,像是在对待什么珍贵的东西。

"孙大爷怎么突然这么体贴了?"陈慧问旁边的邻居。

"还不是因为孙奶奶前段时间生病了。"邻居压低声音说,"检查出来是心脏问题,医生说要多运动,但是不能剧烈运动。孙大爷就想起了广场舞,每天陪着她。"

"那他自己不跳?"

"他说自己笨手笨脚的,跳不好,就在旁边看着。"邻居笑了笑,"其实是怕影响老伴的心情。"

陈慧看着不远处的孙大爷,他正在给老伴递水杯,老伴喝水的时候,他就在旁边耐心地等着。

那一刻,陈慧突然想起了李秀莲的话。

十月的一个傍晚,陈慧和张建军在小区里散步。路过孙大爷家楼下的时候,正好看见孙大爷扶着老伴下楼。孙奶奶走路有些慢,孙大爷就慢慢跟着,时不时搭把手。

"他们感情真好。"张建军感叹道。

"是啊,孙大爷对孙奶奶特别好。"陈慧点点头,"特别是孙奶奶生病以后。"

两个人继续往前走,路过吴大爷家楼下的时候,又看见吴大爷在等老伴。

"吴大爷又在等人?"张建军问。

"嗯,吴奶奶去买菜了,他在这儿等着。"陈慧解释道,"别看吴大爷平时脾气不好,但是很在乎吴奶奶。只要吴奶奶出门晚归,他就会在楼下等。"

"为什么不一起去?"

"吴奶奶不让,说他跟着反而麻烦。"陈慧笑了笑,"但是吴大爷不放心,就在楼下等着。"

张建军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走到凉亭的时候,又遇见了李秀莲。她一个人坐在那里,手里还是拿着那把蒲扇。

"李姐,又在乘凉啊?"陈慧走过去。

"年纪大了,睡不着觉,出来坐坐。"李秀莲看了看张建军,"小张也在啊。"

"李姐好。"张建军问候道。

三个人在凉亭里坐下来聊天。李秀莲说起了小区里的一些往事,张建军听得很认真,不时点头附和。

"李姐,"陈慧突然想起了什么,"您之前说的那个话题,男人六十岁以后的事情..."

"怎么,还在想这个?"李秀莲笑了。

"是有点好奇。"陈慧看了张建军一眼,"您总是不说清楚。"

李秀莲看了看远处正在等老伴的吴大爷,又看了看刚才路过的孙大爷。

"其实答案就在眼前,只是你们没有用心看。"李秀莲慢慢摇着扇子,"男人年轻的时候,有很多用处。挣钱养家,修理东西,处理各种事务。但是到了六十岁以后,这些用处都在慢慢消失。"

"那剩下什么?"张建军也有些好奇。

"陪伴。"李秀莲说出了这两个字,"真心的陪伴。"

陈慧怔了一下。

"你看孙大爷,退休了,不用挣钱了,但是每天陪着老伴跳广场舞。"李秀莲继续说道,"你看吴大爷,脾气虽然不好,但是老伴一出门,他就在楼下等着。"

"还有赵大爷呢?他不是只顾着钓鱼吗?"陈慧问。

"赵大爷啊,"李秀莲笑了,"你以为他真的不管老伴?上次刘阿姨生病,他表面上让儿子回来照顾,其实每天钓鱼回来都会给老伴买药。我亲眼看见他在药店里问医生,什么药对胃病好。"

陈慧有些惊讶:"真的?"

"男人啊,特别是上了年纪的男人,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往往不一样。"李秀莲站起身,"但是陪伴这件事,是做不了假的。"

说完,李秀莲拿着扇子慢慢往家走了,留下陈慧和张建军在凉亭里。

08

十一月的天气开始转凉,陈慧在超市里忙着进冬季的商品。张建军还是每天来买菜,但是买的东西多了一些保暖的食材。

"你母亲身体还好吧?"陈慧一边装菜一边问。

"还行,就是怕冷。"张建军挑了一些山药,"医生说老人要多吃这些。"

"那你照顾她也挺辛苦的。"

"不辛苦,她把我养大,现在轮到我照顾她了。"张建军的语气很平静,"而且她现在也不太麻烦,就是需要有人陪着说说话。"

陈慧突然想起李秀莲的话,陪伴。

"张建军,"陈慧犹豫了一下,"你觉得陪伴重要吗?"

"当然重要。"张建军没有犹豫,"特别是对老人来说,陪伴比什么都重要。"

"那对年纪大一些的夫妻呢?"

张建军想了想:"应该也是一样的。年纪大了,能够相互陪伴,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陈慧点点头,心里似乎明白了什么。

那天晚上,陈慧躺在床上想了很久。她想起了小区里的那些老夫妻,想起了李秀莲的话,也想起了张建军。

如果有一天,她和张建军都老了,最重要的是什么?是钱吗?是房子吗?还是其他什么?

陈慧觉得,应该是陪伴。有一个人愿意在身边,无论做什么都不觉得孤单。

十二月的一个下午,陈慧收到了一个电话。是她的闺蜜小丽打来的。

"慧姐,听说你有男朋友了?"小丽在电话里问。

"谁说的?"陈慧有些不好意思。

"小区里的人都在传啊,说你和一个新搬来的男人关系很好。"

陈慧没有否认,也没有承认。

"那个男人怎么样?"小丽继续问。

"人挺好的,很稳重。"陈慧简单地说了几句。

"那你们打算怎么发展?"

陈慧想了想:"顺其自然吧。"

挂了电话,陈慧坐在收银台后面发呆。她和张建军之间确实有些特殊的感情,但是两个人都没有明确表态过。

傍晚的时候,张建军来买菜,陈慧告诉他闺蜜来电话的事情。

"她怎么说?"张建军问。

"问我们打算怎么发展。"陈慧看着他,"你觉得呢?"

张建军沉默了一会儿:"我觉得咱们现在这样就挺好的。不着急,慢慢来。"

"嗯,我也这么想。"陈慧点点头。

两个人都没有再说话,但是彼此都明白对方的想法。

09

新年前几天,小区里张灯结彩,到处都是过节的气氛。陈慧的超市生意也变得忙碌起来。

大年三十的下午,张建军来买了一些年货。

"今年怎么过?"陈慧问。

"就我和我母亲两个人,简单吃点。"张建军说,"你呢?"

"我一个人。"陈慧笑了笑,"也习惯了。"

"要不..."张建军犹豫了一下,"要不你来我家吃年夜饭?"

陈慧愣了一下:"这样合适吗?"

"没什么不合适的,我母亲也想认识认识你。"张建军的语气很诚恳,"而且一个人过年确实有些冷清。"

陈慧想了想,点头答应了。

大年三十的晚上,陈慧拎着一袋水果去了张建军家。张建军的母亲是个很慈祥的老太太,虽然身体不太好,但是精神状态还不错。

"这就是小陈吧?"老太太拉着陈慧的手,"建军经常提起你。"

"奶奶好。"陈慧有些紧张。

"别紧张,就像在自己家一样。"老太太笑得很温和。

三个人一起包饺子,看春晚,聊天。陈慧发现张建军对母亲非常有耐心,老太太说话慢,他就慢慢听,老太太重复同一件事,他也不会不耐烦。

"建军是个好孩子,"老太太对陈慧说,"就是太老实了,有时候我都替他着急。"

"妈,您别乱说。"张建军有些不好意思。

"我哪里乱说了?你都五十岁了,也该有个伴了。"老太太看了看陈慧,"我看小陈就很好。"

陈慧的脸红了,低头不说话。

那一刻,陈慧突然明白了什么叫做陪伴。不是轰轰烈烈,不是山盟海誓,就是这样平平淡淡地坐在一起,说说话,做做事,感受彼此的存在。

春节过后,陈慧和张建军的关系变得更加自然。两个人经常一起散步,一起买菜,一起照顾张建军的母亲。

三月的一个下午,陈慧又遇到了李秀莲。

"李姐,我想我明白您之前说的话了。"陈慧主动说道。

"哦?说说看。"李秀莲来了兴趣。

"男人六十岁以后,对女人而言最大的用处,就是陪伴。"陈慧认真地说,"不是挣钱,不是做事,就是简单的陪伴。"

李秀莲满意地点点头:"算你聪明。"

"可是为什么非要等到六十岁呢?"陈慧问。

"因为六十岁之前,男人还有很多其他的用处,女人往往看不到陪伴的重要性。"李秀莲解释道,"只有当其他用处都慢慢消失的时候,陪伴的价值才会显现出来。"

"那您是怎么知道的?"

李秀莲望向远方,眼神有些飘渺:"我老头子走了快十年了。临走前的那几年,他什么也做不了,就是每天陪着我说说话,看看电视。那时候我才明白,陪伴是多么珍贵的东西。"

陈慧听了,心里有些难受。

"所以啊,"李秀莲继续说道,"你们年轻人要珍惜身边的人,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知道珍贵。"

那天晚上,陈慧把这段对话告诉了张建军。

"李姐说得对,"张建军说,"陪伴确实是最重要的。"

"那你愿意陪伴我吗?"陈慧问。

"愿意。"张建军没有犹豫,"不管到什么时候。"

两个人相视而笑,心里都很踏实。

10

四月的一个周末,陈慧和闺蜜小丽在电话里聊天。

"慧姐,你现在和那个张建军怎么样了?"小丽问。

"挺好的,我们准备下半年领证。"陈慧说。

"这么快?"

"也不快了,我们都这个年纪了,没必要拖拖拉拉的。"陈慧的声音很平静,"而且我觉得他是个可以陪伴我到老的人。"

"陪伴?"小丽有些不解,"你们这个年纪,不是应该考虑房子车子这些实际问题吗?"

"小丽,你还不懂。"陈慧笑了,"到了这个年纪,物质都不重要了,身边有个人真心陪着才最踏实。"

"你这话怎么和那些老太太说的一样?"

"因为她们说得对。"陈慧看向窗外,张建军正在帮一个老邻居搬东西,"人到了一定年纪,最需要的就是陪伴。"

挂了电话,陈慧走出超市,走向张建军。夕阳西下,两个人的身影慢慢重合在一起,就像那些相伴多年的老夫妻一样。

陈慧终于明白了李秀莲的话。男人六十岁以后,对女人而言确实只剩一个用处,但这个用处是最珍贵的:真心的陪伴。

而她现在就拥有了这样的陪伴,虽然张建军还没有六十岁,但是陪伴的品质已经显现出来了。这让她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安全感。

小区里的夏天很快就要来了,凉亭里又会聚集起乘凉的人们。陈慧想象着,若干年后,她和张建军也会像那些老夫妻一样,一个拿着蒲扇,一个搬着小凳子,在夕阳下慢慢踱步,相伴到老。

那时候,她一定会对年轻的邻居说同样的话:男人只要上了六十岁,对女人而言就只剩一个用处——陪伴。而这个用处,胜过世间所有的财富和功名。

发布于:江西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