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看见一个让人颇为反感的事情。
8月29日,去往贵州的火车上,一位女子嫌爬上爬下不方便,就想跟下铺的男乘客换床铺。
男乘客礼貌地拒绝了她的要求:不好意思,我不换。
女子被拒绝后,音量陡然拔高,不满地说:“凭什么不换啊?我上去不方便,你一个大男人怕什么?”
男乘客认真解释说,这张下铺票是他特意提前抢购的,就是为了能在旅途中获得一个好的休息。
她完全无视男子的解释,不客气地坐到下铺边上。
两人就这么僵持着,吵得越来越大声,火药味越来越浓。
女子一边嚷嚷,一边用手指着对方:“你这人怎么这么小气啊?换个位置能死吗?”
这场争执引来乘客的围观,有人看不下去,好心建议她,如果实在想睡下铺,可以补足差价。
但对于任何涉及金钱的提议,这位女士都避而不谈。
最终,还是列车乘务员赶来,一番劝导之后,她才极不情愿地回到了自己的上铺。
这股子蛮横劲,这样的无理取闹,隔着屏幕我都觉得窒息,何况那位当事人。
其实我们生活里,这种人真不少见。
把自私当特权,把霸道当正当,说白了这种人眼里只有自己,别人都要照顾他。
但今天,我想对这些人说:不好意思,善良不是我的义务。
01
为啥我说得如此义愤填膺,因为我也好几次被这种人恶心到。
有一次,我开车出去,行驶过一个路口时,一辆电动三轮车从侧方横斜过来。
开车的是一个上了年纪的大叔,一边开车一边在打电话。
我见状一直猛按喇叭,可大叔只顾着打电话,根本没有注意到喇叭声,结果三轮车啪一下撞上了我的车。
右前车灯外壳破碎,车头凹进一大块,后视镜也折了,修好要花万把块。
我原本看这位大叔似乎颇为拮据,就让他能拿多少就拿多少,几百元也行。
但这位大叔理直气壮地怼了起来:我上次撞到车,人家也没让我赔,你这人怎么回事?
我一下子炸了,叫了交警按程序走。
还有一次,上海博物馆有一个古埃及文明展,我抢到了周六的票。
因为过于火热,得排队进场。
等快进馆的时候,一个女人带着小孩二话不说直接插在我前面。
我跟她说,你插队了,请到后面排队。
女人不耐烦地说,没看我带着孩子嘛?
说实话,如果她先询问下,态度好点,我会允许她插队。
但这种语气,这种姿态,让我很是不舒服。
我直接面无表情地又重复了一遍:到后面排队。
她才不情不愿地去后面。
你是老人,你是女性,我该体谅,该让步,但这是我的修养,而不是我束缚自己的枷锁,更不是你拿捏我的理由。
我们从小所接受的教育,是对这个世界善良一点,对一些群体温和点。
可当我们带着这份被教化出的善意走到社会里去,才发现:
有些 “需要帮助” 的背后藏着贪婪的索求,有些 “应该体谅”的本质是对他人边界的无视。
现在呢,我明白了一件事:善良,从来不是一道必做的道德考题。
02
中国民间有一种“吃大户”的说法。
起初是荒年时,灾民的无奈之举,后来演变成,借故到富裕人家那里吃喝或索取财物。
作家@大狮对吃大户是这样描述的:
“吃大户不是要饭,不仅不能表现得低三下四,还要拿出好汉爷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儿。
明明白白地告诉大户,俺们不但要在你家白吃白喝,俺们还有底气,有骨气。
要问为啥,还不是因为你家富,俺家穷,吃你喝你是天理,拿你用你是应该。”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我弱我有理,我老我有理,我穷我有理。
穷、弱、老、小,老被有些人拿来当护身符,好像占了这些标签,他们就是天大地大老子最大。
我穷,所以你必须无条件帮我。
我弱,所以我可以对你大呼小叫。
我老,所以你得心甘情愿地让我占便宜。
如果不帮呢?那你就是抠门小气、没礼貌、没教养、没良心。
这些人不明白一件事:强者帮助弱者,富人帮助穷人,只是情分,而不是本分。
阿米尔·汗是我很喜欢的一位印度明星,他在《真相访谈》节目中跟一位博士探讨尊重老人的话题。
他讲到了一个故事,有一次讲座,一个十几岁的孩子问他:先生,我们应该尊重长者吗?
他说:不。
然后认真地解释道:在我们的文化中,尊敬是应该的。但是尊敬什么呢?尊敬他们的行为,而不是年龄。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正确,那么不管他多大岁数,都不能尊敬他,反而要去指责他。
善意,应该是有选择性的。
那些仗着我弱我有理的人,不配得到我们的善良。
03
这几年,我经常被道德绑架。
有些亲戚朋友来借钱,先是三分套近乎,用过往情谊或血缘关系把你栓得紧紧的,再七分卖惨,用当下千难万难的处境将你架在道德烈焰上炙烤。
我倒是不想借,但不借,多半要落个薄情寡义的名声。
若是借了,那基本是打水漂了。
至于让他们还钱,那真不好意思开口,即使开口了,对方会故技重施一遍,会让你觉得自己真是罪大恶极。
正如尼采所说,迫使人们遵从道德本身就是不道德的。用道德约束他人来谋取自己利益的人,才是最大的不善良。
有些人,一味谴责别人不帮助自己,却不想自己一开始就是抱着占便宜的态度而来。
善良,应发生在相互尊重、相互体谅的关系里。
开头说的火车换铺的热搜下,博主@林荫道跑步的锻炼者说了她自己的经历。
前几天她出差去广州,有个宝妈过来换下铺。
宝妈特意降低声音说道:姐妹,我们买票的时候,花钱指定买下铺,试了几次也没买上,刚才上车找了列车员查询,也没下铺,你方不方便跟我们换一下呀,我把差价补给你,再给你发个红包行不。要是不方便就算了,就是孩子不睡觉的时候在你床尾坐会儿可以不。
看到这位宝妈这么有礼貌,她要了差价,没要红包。
晚上服务员推着盒饭推车来时,宝妈抢着给她买了一份,她心里暖暖的。
对于这位宝妈,我想大多数人,不会吝啬自己的善意。
因为她不会站在道德高地,理所当然地要求别人。
因为她在得到帮助后,会以实际行动表达谢意。
这种人往往也是善良的人。
因此,我们乐于给善良之人一份善意。
不管帮助者还是受助者,善良,不是只考虑自己,而是理解别人的立场,尊重别人的需求。
04
很认同王小波的观点:
“人活在世上有两大义务,一是好好做人,无愧于人生一世。另一条是不能惯着别人的臭毛病。”
什么叫臭毛病?
你饿了,别人有好多馒头。
你就蛮横地要求别人给你一个馒头。
这就是臭毛病。
因为他本可以不给你。
他给你馒头后,你想着,反正他馒头那么多,那不还了。
这也是臭毛病。
因为他馒头多不多、要不要你还是他的事。
就算有天大的理由,也必须要清楚地知道:别人没有义务迁就你。
不惯别人的臭毛病,也是对自己最大的善良。
发布于:安徽